浅谈加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及创新意识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田官明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田官明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中学 01403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育改革中,在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必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课程改革后,在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它的学习过程是同学们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形成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探究、方式多元的活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我觉得通用技术学科的设置对于我们国家培养具有技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在通用技术课的引导下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通过一个个问题的研究激发创造欲望、享受创造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通过技术载体学习技术设计思维,也对学生进行了智力开发教育,是教育中最高层面的教育。通过通用技术教育的追求,为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机结合课本资源与课外资源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自身修养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中安排了许多“案例分析”、“小试验”、“马上行动”、“链接”、“思考”的内容,在我们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调动自己的教学艺术,将富有典型意义的案例、素材引领学生走入学习情境,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亲自动手,教师指导亲身体验小试验中享受到由丰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理性的快乐,这是一个兴趣浓郁发展认知、挑战思维的天地。这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将想象、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带入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头脑风暴的乐趣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魅力。在形式多样的活动实践中,使我们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得到了及时巩固、应用和内化、拓展知识、发展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必要过程。
        课本外教学资源数不胜数,由于课时不够,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制作教学PPT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直观的去感知、认识,在大脑中留下烙印。通过课后布置的作业来巩固自我认知。例如,我布置了一个小组合作的家庭作业:假设你现在家庭所居住的房屋是新房,根据各房间的用途在不破坏主体结构的前提下设计一个合理的装修方案(每个小组可选择一套样板房)。这样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将其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在技术与探索的实践活动中综合的运用起来。既温习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身的技术素养和自身修养。
         
        三、在高中通用技术课《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科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各种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在技术活动中对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技术问题具有好奇心、探究的愿望,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和各种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2、技术的发展是创新的不断延续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创新成果的不断延续。《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节就将我们带入了技术世界,从而使学生脑海中具有了从远古时期人类的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年代,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就有了更多的需求、愿望和欲望。在此意念的驱使下,使得他们不断的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去认知、去改善、去提高,不断的创新与创造,造就了当今的人类文明。使学生理解了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理解了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到技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技术创新、发明创造也伴随着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追求、所遇问题在解决中产生的各种成果。例如:从古至今,人类对衣、食、住、行方面的追求.。
        
        3、课本资源与课外资源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实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激发了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实践活动中的探索意识和兴趣,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素养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完成了课中组织的实践活动中后还可随机提出一些课本外的实践活动的设想或实践活动的作业,有意识的调动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激发其探索兴趣,使其在获得成就感的喜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比如提出一个可革新的题目引起学生讨论,探索其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所想达到的目的。如果通过自己的认知解决了问题,那么就是一项创新、就是一项发明。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教学互动时提问:“同学们,谁下过围棋请举手。”下面有十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我又问:“谁看过下围棋?”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手,这时我又问道:“下完一盘棋后,棋手需要做什么工作?”有的学生就回答将黑、白棋子分别捡离棋盘,装入棋盒,准备下一局。我又问道:“他们怎样分拣棋子呢?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呢?”有的同学说:“两个棋手,一个捡白子、一个捡黑子。”还有的同学说:“两个人都捡同一色棋子,剩下的另一色棋子扒拉到另一个棋盒当中。最快所用时间三分钟左右。”我接着问:“那么,能不能让分拣棋子的时间缩短一些呢?”这时,同学们马上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激发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都渴望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互动,研究探索,最终选择了一个方案:利用磁铁的性质改造加工黑色棋子,使黑色磁铁带有铁的性质,配一块强磁铁作为分拣器,将分拣器在布满棋子的棋盘上扫两三次就将黑色棋子分拣了出来并装入棋盒,这样分拣节省了分拣时间,加快了分拣速度,达到了分拣围棋棋子节约时间的问题。这时我又提出:“能不能将这一可行性设想变为作品呢?”同学们齐声回答:“能!”我说:“好。那同学们共同合作,尽快将其设想变为现实,将其作品作为我们的小发明并参与本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这项作品获本届大赛一等奖。)
        总之,通用技术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也对通用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用技术教育要面向未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世家能力,这不仅是国家和人民的要求,而且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内心的渴望和行动的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