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步骤与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翟绮明
[导读] 习惯作为行动、性格、命运的中心环节
        翟绮明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八旗二马路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习惯作为行动、性格、命运的中心环节,起着核心的作用。据权威统计,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对于90%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智力因素只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这些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以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入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步骤,提出相应的策略,意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培养 良好行为习惯 步骤与策略
        引言: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人的习惯是不断养成的,优秀是一种习惯。同样,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社会、学校影响和教育的结果。这一理念与新时期下的教育观念相符,着重强调了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如何做人,提升他们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培养有益终身的行为习惯,使其能够在脱离课堂、脱离教师的情况下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1.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步骤
        1.1提高认知
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乐于接受的情感。许多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人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人走向成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会终身受益。
例如:在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后和下午第一节课后安排的眼保健操,我班上有一部分学生做得不自觉或者就是随便应付了事。我想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眼操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就通过用真实的数据来提高学生对眼保健操益处的认识。我告诉他们:现在中国青少年的视力趋于低龄化,其中低视力的有600多万,儿童斜弱视的有1000多万,近视率平均高达百分之四十,居全球第二。而且现在有些工作对应聘人员的视力也都有具体的要求。他们听完一个个嘴巴张得很大,表示出难以置信,我就接着强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每天上、下午各五分钟的眼保健操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它通过挤、按、揉、刮等动作对眼睛各个穴位进行正确的刺激按摩,可以舒缓用眼过度、消除眼睛疲劳,让眼睛充分的放松之后再进行学习,那样会更有精神、学习得更加有效率。当学生们认识到眼保健操对于眼睛的重要保护作用后,逐渐自觉做好眼保健操了。
        1.2明确规范
明确各项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让学生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教育学生不光要有耐心,更需要细心,因为只有细致入微的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好的行为习惯。细节决定成败,不谈细节就谈不上儿童教育。
例如:课前预备的习惯培养。我们学校的上课铃有两段音乐,第一段音乐相当于预备铃。但是有一部分的学生可以说是只听进去了下课铃,而根本就听不到预备铃与上课铃。我就告诉他们每一节只有上课铃响后过40分钟才会有下课铃,所以上课铃声是下课铃声的前提。而预备铃是为上课铃服务的,所以也很重要,要听得懂预备玲的预令作用。每一节课前,我都会要求当天的值日队委在预备铃和上课铃响时相应地在黑板上出示“温馨提示”的卡片,以达到再次提醒学生明确学校在课前预备行为方面的细节性规范的目的。通过值日队委的认真配合,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1.3强化训练。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相对稳定的习惯。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经过测算是21天到90天。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养成得越牢固。这个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7天左右,这时候需要十分刻意提醒学生改变。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关键在这个阶段;第二阶段在7-21天,这时候学生从感觉刻意过渡到逐渐自然,但仍然需要老师不断提醒,不能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第三阶段也是决胜期,在21-90天,这时候学生的行为已经变得“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培养习惯需要持之以恒,但开始的一个月是关键时期。过了这一个月,学生就能够养成初步的习惯。所以说很多好习惯都要这么一步一步强化训练出来的。
例如:我在上课时对学生的桌椅摆放和坐姿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要求桌椅要横排竖排都对整齐;要求学生“站如松,坐如钟。”不允许塌腰挨在椅子的靠背上,更不能翘二郎腿。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很多孩子对这项要求显得非常漫不经心,无论我做出很明显的口令指示,他们还是爱怎样坐就怎样坐,桌椅横七竖八……为此,我每节课前提前2分钟到课室,教学生怎样对整齐桌椅,怎样端正又舒服地坐在椅子上听课,如此坚持了数周,孩子们已经初步形成习惯,在打预备铃的时候,值日队委都会检查,大家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桌椅有没有歪了,自觉拉好椅子“坐如钟”了。行为训练需要长期坚持,适当的时候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好让训练的效果得到不断强化。
        1.4榜样引领
适时进行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情感。

儿童时代就是榜样时代和偶像时代,因为儿童的学习特点就是观察和模仿。当然,儿童的榜样和偶像并非都是名人,更多的是他们的伙伴。因此,既可以选择学生喜爱的名人榜样,也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优秀小伙伴,只要发现他们的某些好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例如:我班上现在的班长陈振宁同学就可以算是全班学生的“偶像”了,是同学们身边值得学习的一个好榜样。他是一个比较全面发展的孩子,遵守纪律,是非分明,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多我班的科任老师也是经常拿他的表现对全班同学进行适时的榜样教育。
        1.5及时评价
及时对学生的各项表现进行评价,作出相应奖惩,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同时也及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作为班主任,我带的班,每个月末都会利用一次主题班队会时间和全体学生一起来整体评价自己这一个月来在各个方面的综合表现,填好“行为习惯评价表”和“学习习惯评价表”。比如说某些同学和小组得到其他老师或学校的表扬,我也都会利用这个时间及时把这些表扬反馈给学生们,让他们对班级的表现更加地有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每一个月,学校也会通过表扬信+雏鹰争章等的形式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表扬有显著进步的同学,以激励和促进其他学生更快地进步。
        1.6形成风气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支持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巨大力量。我们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一定要注意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舆论氛围与正能量的班风学风。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则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文明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良好的风气,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正确认识与言论的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学生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方法是借力用力,就是借助集体的力量。
例如:我所教的班级,有一条文明公约——不给别人添麻烦。通过主题班会课让大家认识并一起执行这条公约,对“给别人增添麻烦”的不良现象作出及时通报提醒,大家都来帮助一些总是犯小毛病的同学,用集体的温暖感化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观和集体舆论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2.1教师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一位真正爱学生的老师都会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充分体现教师应有的职业修养。作为孩子们的“领头羊”,我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保持乐观开朗、文明有礼的教师形象。要求学生们做到的,我首先做好。例如,我很注重办公室的整理,教学用具的摆放,在课室里每一个角落,我都带领学生收拾整理好,用完的东西放回原位。日子有功,我所带的学生,大部分家长都反馈孩子在家也能自觉收拾房间,打扫家居,老师教得好比家长反复啰嗦强百倍。
        2.2奖惩有度有法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对学生的奖罚必须讲究度与法。作为班主任,我把握着“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例如,我在班上实践这样一种评价方式: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比如在课堂上开小差、走神儿的学生,我要求他站在讲台前面向全班同学背一首优美的古诗,唱一首动听的歌谣或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我班的同学就会比较喜欢选择背古诗,尤其喜欢背堂上学过的古诗。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请他们认真观察表现好的同学是怎么做的,再口头作出检讨,并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其子女的在校表现,争取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给予犯错的孩子改正的机会和接受自我的空间,切记过于严厉,打压式的惩罚手段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还有激发学生叛逆心理的隐患。
        2.3发挥家校合力
得到助力,事半功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加强与同事、家长、社区的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接教每一个班之前,我都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表达我的教育诚意,打好家校互助合作的良好基础,使家庭教育成为辅助性的强大力量。我所教的班,每个学生都会有一本《家校联系本》,通过每天简短的留言与家长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每周末把班级整体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班内活动、学习安排和学校活动,并期望家长支持学校的工作,及时提出对班级管理的好建议。?
假期和一些特别的纪念日,我会组织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到社会中去体验生活,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这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
        结语: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书育人的崇高就在于奉献和牺牲。班主任是这项崇高职业中的基石。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决心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让好习惯成就孩子美好的一生!



        参考文献:
[1]周芳译.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译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7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3]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4]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5]孙云晓,孙宏艳.小学生的21个习惯.[M].北京:北京少儿出版社,200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