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背景下导游专业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孟雨思
[导读] 学校开展导游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孟雨思
        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黑龙江省伊春市  153200
        摘要:学校开展导游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学校仍然秉承原有教学理念,从而导致学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分析了导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职业化; 导游专业; 人才培养
        引言:导游专业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操作性与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在职业化背景下,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企业与学校接轨。 当前我国诸多高校导游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方式与实践课程方面已经难以满足旅游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从而促使导游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中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专业界限不清
        与其他行业相比,导游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较大。而且,在文旅结合的背景下,对导游人才的文化、历史知识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大部分院校当前的专业设置界限不清,只有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独立设置了导游专业,其他均以综合旅游管理专业命名,这很容易导致专业知识混杂,虽然涉及知识面较广,但不够精细和深入,难以满足当前导游人才的知识需求。同时,许多旅游企业反映当前职业院校学生不但整体素质不高,而且专业技能有待加强[2]。
        (二)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较弱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高校教学课堂中常常出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这种传统教育课堂不仅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环节,更与现代所需的教学要求不符。学生在课堂中只能够学习片面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非常逊色。由于导游职业性质较为特殊,需要强大的实践能力,这一现象的出现将导致学生在就业道路上极为坎坷,最终偏离导游行业。不仅如此,多数开设导游专业的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功能方面仅仅是开设实习课或是挑出校内自认为重点的技能加强训练。在其他课程方面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并且多数导游专业都是在校内最后一年进行实习,学生学习的实践时间和内容根本不能够熟练应用,实践能力的缺失导致学生就业困难或是被用人单位不重视。除此之外,高校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没有具体学习规定,只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完成所下达的实践学习任务即可。因此,导游专业的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相对较差,且自身理论知识很难应用到就业岗位当中,从而导致毕业生在面对企业任职需求时常常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更是难以解决。
        二、职业化背景下导游专业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路径
        (一)拓展多种渠道,提升师资实力
        河北旅游学院导游专业在师资培养方面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近年来,我们坚持“引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在教师引进方面,加强专业把关,引进的教师大多数是旅游相关专业或者有过教学和旅游从业经历的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教师走上教学岗位之前先进入旅游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挂职实践;青年教师阶段性进入企业实践,作为地陪导游员或者领队进行实践,增加一线实践经验;同时从理论高度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对旅游企业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实现校企双赢。此外,把有教学和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高度的教师送出去进行学历提升也是我们进行师资培养的一个途径。近3年来,导游专业已经有两位教师出去攻读博士学位,提升科研和教学能力。


        另外,旅游企业人员进课堂、景区景点进行现场教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进行导游服务能力考核;企业员工从大学一年级中认领学生徒弟,连续3年利用周末和假期实施教学,效果立竿见影。此外,教师经营旅游企业是提升自身执教能力最直接的途径。河北旅游学院旅行社管理系有自己的旅行社,还有一位教师自己经营旅行社。教师一边经营企业一边培养学生,有理论基础和实践机会及经验,教和学实现了完美对接。
        (二)加强校企合作
        导游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中职学校在安排导游的学生学习期间,切忌闭门造成。单单掌握理论知识的导游,或者只是接受了模拟训练的导游专业的学生是无法真正完成在实际中的工作的。而一个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导游,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失败,更可能会给导游行业带来冲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应当利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两大原则,加强学校本身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应当带领学生实际进入景区参观,并先观察学习导游的相关做法。另一方面,就是能够直接让学生参与到旅行社或者旅行团的带团活动当中。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课程的阶段性内容,带领学生进行企业内部的实习工作,这样的做法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企业需求的了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提升,视野得以开阔,对于他们将来实际从事这一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实践基地,推动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个学校为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纷纷建立了实践基地,以此为学生提供实践工作机会,让学生能够在锻炼自身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应用能力。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下锻炼自身实践能力,还可以通过实训了解自身的不足。校企融合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适应企业环境,在工作中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我国学校在开展导游专业教学时,可借助国外教学模式进行参考,并通过校企合作来推进自身教学改革。通过合作交流形式来定制教学计划,以职业化为目标,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四)着眼多元育人,增强服务能力
        旅游服务涉及很多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高,进行多元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在多种育人途径中,我们要推进“1+X”证书制度,让旅游专业的学生考取更多的职业证书,通过考取证书促进学生的复合能力提升和文化积累。导游专业的学生应考取导游资格证,毕竟今天的旅游活动已经要求导游员具备导游讲解服务能力的同时,还具备传播文化的能力,“研学游”就是最好的实例。另外,导游员具备教学能力,除了文旅融合背景下进行导游服务外,还能够在区域旅游校企融合、弥补中专旅游类师资短缺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结论:总而言之,职业化背景下各个学校可通过培养具有服务意识的导游人才,产教融合、建立实训基地方式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出具有服务意识的导游人才,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付向阳.基于虚拟情景教学资源建设的导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3):93-96.
        [2] 李静.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旅游形象开发与设计[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5):118-119.
        [3] 刘萍,曹银玲.“以赛促教”高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