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利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小学 721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在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关注学生课程学习的同时,中小学生心理相对不成熟,所以对其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所以开展相应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完善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会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序和高效,其进一步的发展也会促进课堂教学研究的发展向前推进。
关键词: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和发展 分析
引言
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始终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众多场合表达了对青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不管是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还是做到“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都要以身体健康为基础,以心理健康为保障3《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m可见,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对于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也具有日臻凸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始终存在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咨询室、活动室.训练室等设施建设投入还不到位,不能满足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的需要。其次是教师队伍缺乏.水平不高。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来看,整体水平还不高,综合素质还不够强。持证的心理健康教师只有10%的人员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0%的人员兼职,还有一部分取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格的老师却没有从事这项工作,使得师资严重短缺。大多数教师仅能完成心理健康课程任务,开展专业咨询服务的能力不足,导致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第三是工作形式单一,成效不明显。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单一的课程,一些学校以讲解心理学知识为主,一些学校直接用德育课代替,简单地生搬硬套,没有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着力加强课程建设
在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学校应该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统筹安排课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其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以活动教学为主,立足实际,设计课题,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景设计、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最后,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应该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倾向,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异常表现为主线,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断总结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学生在课堂上单方面的接收知识无法发挥课程让学生将行为准则内化于心的作用,所以可以采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生动具体的场景,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形象的体验活动,从而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与情绪交朋友》课程时,老师可以从实际出发,结合图片和视频的应用,设置一些场景时,让学生们进行角色体验式的学习,设想自己的情绪感受并表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情绪进行总结分类,对学生进行启发,教授学生识别自己的情绪。然后讲述不同的情绪引发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所以要学会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进行探索,主动对知识进行吸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首先,加强心理教师的系统性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一是构建“职前、在职”分阶段阶梯式培训体系,坚持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理论到实践职前培训侧重夯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论基础和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操能力;在职培训应增强个性化设计,在教师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按需培训”,关注其心理咨询技术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且要将定期听课评课、交流研讨贯穿始终二是要推进心理教师网络培训平台的建设,使教师们可随时随地地学习与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培训效率。
(四)拓展教育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主要依托形式,教师应创新课堂活动设计,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学科化,就应在学生主体性之下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朋辈教育等方式,以实现学生在乐于参与、充分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心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心理素质的目标。此外,将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例如通过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互联网渠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结束语
在中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基础,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与健康心态。
参考文献
[1]韩丽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0-11.
[2]王蕾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101-102.
[3]赵志刚.探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路径[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