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秀华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育英小学 ,福建 漳州 363700)
摘要: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新的教育模式的引领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各科教育工作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将课本知识与大量的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最佳途径之一。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大,学习时间相对宽松,其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数学这个学科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将抽象转化为具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与数学的抽象知识联系到一起,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从而提升了课堂效率。本文基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前言:良好教育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于世。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从古至今,对良好的教育的解读只有通过教授学生知识,达到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但是拖沓的课堂是无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的,只有课堂教学高效率,学生学习高成效才可以实现良好教育,很多人认为数学无法应用于生活,尤其是科技的发展让数学更毫无用处。其实恰恰相反,数学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抽象知识,帮助学生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
一、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主要受学生与教师两方面的因素影响。首先是教师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没有积极性,曾经教师是人们眼中的“香饽饽”职业,不用担心失业,工资高,还有很多的休假。但是在当今时代,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成为了人们迫于无奈的选择。工资低、压力大,学生不配合,家长不理解……都导致教师对这份工作逐渐丧失热情。没有工作热情,教师也就没有教学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师团队中,有一部分教师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甚至是非本科院校毕业。他们的专业素养不足以支撑完成优良的教学。如果这部分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怠于提升专业素养,汲取教学经验,那么课堂效率也不会有所提升。教师没有教学积极性,缺乏专业素养,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就较低。其次是小学生的影响因素。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一个刚刚被开发的阶段,即便是最简单的数学知识,小学生也可能难以理解,这就造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另外,小学生贪玩,他们对教室外的风景、人、动物都充满了好奇,常常听着教师讲课就被引走了注意力。没有注意力也就谈不上学习成效了。
二、小学数学以生活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方式对于在小学课堂中构建高效课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其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效课堂的建立是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乐于学习,并沉浸在学习新知识中。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因此,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是创新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恰恰是适应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其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涵盖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教师在教学中会采取各种手段,这些手段在无形中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情景导入就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点是可以带动后进生。
数学这个科目对学习能力要求很高,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两极分化严重,中等生大部分还有下滑的趋势。生活化教学可以将大部分较难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后进生也可以轻易理解,当学习变得简单,那么后进生也可以感受到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从而后进生也会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三、以生活化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3.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变为课堂教学的建设者与开发者,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整堂课的指挥者,学生仿佛一个学习机器听教师在课堂上的喋喋不休,然后机械地记忆着教师传授的知识。如此,学生成为了陶行知先生口中的“鸭子”。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转换教学模式,把自己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教师首先需要克服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的教学习惯,不再用语言霸占课堂,而是应当用简单的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运用简单的教学手段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快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对小数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如: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元分别是多少钱?为什么能这样写呢?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再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
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唯一因素,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小学生由于年纪的原因,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天性进行教学。情景导入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个示例:今天是小丽的生日,妈妈说给小丽买几个洋娃娃做生日礼物,小丽已经有1个了,他又拿了4个新款式,那么小丽一共有几个洋娃娃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扮演小丽与洋娃娃,亲自数数洋娃娃的数量。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导入该课。
3.3提高生活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是服务于生活的,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可以用到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形成一个学习了数学知识能够更好的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努力学习数学知识的良性循环,让学生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让学生从“课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
结语:构建高效课堂是当代教学的信念和追求,要求教师能够负起责任,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学知识而教学。为了完成高效课堂,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教师的教学有成效,学生的学习有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国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速读(下旬),2014,(12):274-275.
[2]陈俊.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J].小学数学参考.2019(1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