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运婷
(广西钦州市第三十九小学,广西 钦州535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受到了重视,教育工作者在寻求教学方式的改革。数学是小学生知识学习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学科,在教育行业极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社会对数学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项良好的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措施,在问题情境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顺着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训练自身的逻辑思辨能力。本文着眼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探讨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具有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情境
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养成发散性思维,学会自主思考,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之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具体措施创设问题情境。
一、借助知识体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是一个专业化、体系化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往往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之上,更容易对既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这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一方面,要学会知识之间的连接,善于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上的互动,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知识体系的架构,形成具有体系性的数学思维模式[[]]。例如,在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对两位数的乘法进行复习,对前面所学的乘法的内容进行提问,调动学生对乘法进行复习,让学生对前后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在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游戏之中,学生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同时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课堂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游戏的形式,发挥游戏的优势,将游戏的运用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观察物体”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之中讲出生活之中常见的物品,然后向学生提问某个特定的物品有什么特性,让学生们用游戏的方式完成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认识。
根据学生回答的不同,还可以使用一定的竞赛激励规则,对回答的更多更准确的学生进行物质或者精神的奖励,让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到数学的游戏之中。以游戏作为学习的基点,进行数学知识的教授。
三、使用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进行数学知识的运用,学生才算是完全掌握了知识点。实践活动能够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课本知识引到实际生活之中,将数学学习落到实地[[]]。小学是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初级阶段,这一时间段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善于将自身的思维模式运用到实际的行动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例如,在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上对黑板、粉笔盒等物体进行现场测量,然后将数据写在黑板之上,要求学生们根据黑板之上的数据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物体相关问题的运算。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是真真正正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效率。通过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数学综合能力。
结语:
数学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中年级阶段。这一时间段的数学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特质,既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进行总结梳理的时期,也是对高年级数学进行升华提升的前提阶段。教师应当更加注重这一时间段数学教学方式的投入,不断地充实自身和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学会利用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良好的数学学习的氛围之中。首先,教师要注重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完善,使学生在学习之中掌握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再度进行深化和提高。其次,教师要善于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辅助自身的教学活动,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最后,教师要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落实到实处,既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也要脚踏实地,将数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实践活动之中,解决生活之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韩素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06):133.
[2]张春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7(03):299.
[3]张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04):290.
[4]赵良春.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1):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