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 史美娟
[导读]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是一门很深奥又抽象的课程,作为九年级才加入课程教学的学科,必然有其学习的重要性。
        史美娟
        江苏常州市新北实验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22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是一门很深奥又抽象的课程,作为九年级才加入课程教学的学科,必然有其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是在慢慢的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常识与生活技能后,才进入了化学学科的积累,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会了解到化学对于人类生活的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可见要重视化学的学习,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科素养
        引言: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最后一门进入学生视野的课程,说明其对于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学科特点,在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不断拓展的基础上,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储备,才能进入化学的系统学习。那么如何更好的开展化学教学,教师要充分考虑结合教学方法来进行思考,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基础上,更好的进入化学学科的学习。
        一、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是探究生活中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过程。这些内容看起来深奥,但是因为化学是九年级才加入课程教学活动中的,所以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教师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易于接受新学科,也能顺利进入化学的学习之中。基于化学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与特殊性,应创造合适且生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在集中注意力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情境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教师也要在创设的合理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模式,这有利于推动化学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首先我们在正式进入化学世界的学习之前,我们会通过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来了解化学的定义,化学能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什么,对化学学习的研究内容与途径进行探析,这是进入化学学习之前的基础性的内容了解,学生通过正确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准备后再进入化学的学习。在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建简单易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树立化学思维。比如说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判断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化学变化,一种是物理变化,在九年级,既是学习物理又是学习化学的阶段,学生要做好区分,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性的思维。如煤油燃烧、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这是化学变化的现象,而汽油的挥发、植物的光合作用则不是,教师在展示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验活动,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感受到化学变化的过程,从而建立化学思维。
        二、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理科学科,事物的变化在化学学习中,常常会通过实验活动来体现,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要结合实验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促使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探索,更深入的了解化学世界。化学实验活动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观察事物的颜色和状态的变化过程中,会培养学生耐心的特点,在记录实验现象的过程中,会培养学生细心的特点,这都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特质,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的学习中,我们会了解燃烧,燃烧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火的燃烧,但是学生是否知道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化学反应,通过回忆想想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现象。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设想一下,发生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物质会发生燃烧。结合教师的讲解,我们会知道燃烧一般要具备的三个条件,然后设计实验活动,将20ml 95%的酒精和10ml 水进行混合,将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全部浸透取出,拧干后,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观察这个环境浸透酒精的手绢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燃烧是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但是在此项实验活动中,酒精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水分挥发,达不到自身的着火点,所以没有燃烧。实验活动的过程,也是检验真理的过程,通过结论探索化学活动,在实验活动中能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思想
        化学知识中的相关内容也是基于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而提炼出来的解决问题的理论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生活实际来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这一部分不仅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利于提升人格品质上的修行。我们都知道化学学科是自然学科,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内容,我们会通过化学的学习,了解化学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知识是为了从知识层面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性的认知,然后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更深入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相关的问题,这才是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学习中,我们会了解到当前世界上所常用的一些能源利用上的知识。世界虽然资源充足,地大物博,但是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供给,而能源、材料和环境这三个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化学,我们可以从学习中得知化学是有助于解决人类的能源短缺的问题的,也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的,所以在化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这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化学又是一门结合实验活动展开的课程学习,学生必须以谨慎的操作,与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实验活动,探究实验背后的实验原理,提升探究精神。无论是内容教学还是实验活动,教师都要不断渗透科学性的思想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精神。
        结束语:
        以上内容从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来探讨了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和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内容包含十分广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思维和实验中的探究精神,以及科学的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思想,都要结合教学活动进行学科素养的渗透,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化学学科的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光梅. 浅谈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策略[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四).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
        [2]孙宏宁,于海丰.浅谈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策略[J].山东化工,2018,47(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