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孝英
光华双语学校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 618300
摘要:新课改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老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教学,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但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导致很多学生思维固化,不懂得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老师应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形象具体思维主导的,他们的抽象思维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很难理解一些数学理论知识。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对于孩子们的理解具有促进作用,掌握程度一般更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课本的内容,完整地将数学知识传输给学生,形成了课堂填鸭式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情感和学习能力,导致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当前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教师采用传输式教学法,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学生仅仅将数学知识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学习任务来记忆,并没有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十分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在当前教学中,生活化教学不足。教学改革的不断推广和深入,虽然促使教师已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了生活化教学模式,但生活化教学仍然以知传输为目的,并没有激发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教师只是罗列了一些可能在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在无形中增加了其学习压力。在当前小学教学中,由于数学是一项重点考试科目,也是学生未来升学考试中考核的重点内容,很多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而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上,很少将生活案例引入实际教学活动中,一味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解答大量的例题,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学习难度。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数学学科与我们实际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建立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对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小学生非常容易因为知识点繁多复杂、容易混淆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使小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教师要善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为小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
新一轮教学改革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生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水平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高度重视所教知识的生活化,也要高度重视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比如:在进行浓度问题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向小学生介绍一下相关的公式,让小学生对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在介绍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他们联想实际生活中的糖水问题:在一杯糖水中分别加入糖和水,则原有的糖水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对这一生活化的问题进行思考时,小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能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在小组活动中开展生活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强化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其分为若干小组,并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学生在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借鉴与吸取其他同学优秀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他们对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点难以产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效果。由于数学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教师将小组活动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从家中带一些蔬菜和水果,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各个小组利用学具对不同的蔬菜水果进行称重,并用单位“克”“千克”来表示其重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水平。
(三)积极开展生活化的课程教学评价
完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结束的时候要积极开展课程教学评价,老师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表现,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考核之后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过程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对此小学数学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课程评价和课程教学过程的一致性,在课程教学评价中尽可能多地增加一些生活化的内容。小学数学老师在对学生实施以整体性课程教学评价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做出客观性的评价。通过课程评价活动来让学生高度重视自己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化的个体,每个人的表现都有自身的特点,在开展课程教学评价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实施针对性的评价,不能做到一概而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之下,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依然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及时地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仅影响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还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方式与方法开展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以此不断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谢小彦.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20(08):99-100.
[2]刘进美,苗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中华辞赋,2019(05):153-154.
[3]胡晓群.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读写算,2018(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