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乐玲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 浙江 乐清 325608)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在社会和生活各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数学课堂适应所有学生。当然,在教学中合理设置任务,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字: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培养
前言: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当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只有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不断的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新的知识,以免被时代淘汰。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人身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数学作为一门对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若能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一、巧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来讲较为抽象,但数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生活当中的普遍应用性,因此数学教师可巧设情景。
例如:学生学习加法和小数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可以构建一个生活当中超市售货的情景。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工具以及学生手中的学习工具构设相应的情景,可以刻意的把商品的价格编得比较不常规,铅笔的价格1.8元,圆珠笔的价格2.6元等等,其他学生随机购买一些物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充当售货员,看哪个小组的售货员能算的又快又准。经过一轮模拟情景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在结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研究更高效的加法计算方法。通过每个小组的研究探讨,学生自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加法计算方法。有的小组提出:在计算的时候先观察各个数字的特点,把可以特殊组合在一起的数字提前进行计算,比如末尾数字加起来为五或者十的数字先组合起来然后在进行匹配计算,这样一来可以很快的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还有的小组提出: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找与数字相接近的特殊数字,以简单18+23为例,可以直接利用20+25进行计算,然后在利用20与18的差值以及25与23的差值,通过20+25的计算和减去两个差值和即可快速的得出结果。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都积极踊跃的提出了各种各样有助于计算的方法。为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之前的情景活动,通过再次体验情景学生自身也明显的感受到自己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为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数学教师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兴趣爱好,然后投其所好的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计划,使学生不由自主的进入学习状态,接受数学知识的熏陶,主动捕获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听故事,因此数学教学人员可以此为切入点,科学设计教学自主学习计划。
例如:在进行列方程解题教学时,数学教师可编写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侦探专家叫做查理约翰,他虽然其貌不扬,但心思敏捷,智勇双全。当他在破案时,喜欢用X代替未知的事情,并根据后期找到的证据,层层剥开真相,求得X。当学生进行列方程答题时,也会列出未知数X。
学生在求X的过程,便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想象成侦探专家查理约翰,当学生求得X数值时,便犹如破解一件大案子,收获的成功与欣喜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三、培养学生边读题目边思考的习惯
数学中“解决问题”是最终的结果的最好说明形式,怎样才能很好的把数学中的问题解决掉呢?这是一个学生们最为费神和费脑的的事,而这个问题也将直接影响学生以后走进社会也将要面对的事情。这样的一个形式就必须使教师在进行教学自主时,除了要交会学生自主学习外,还要教学生养成一边读题,一边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除了要动脑以外,还可手和脑一起结合进行解题。其主要可采用一些方法,就是先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用手在草稿纸上,一一罗列和进行分析,然后在通过动脑来解决先做那一步,再做那一步,通过手脑的一起应用,使思路更加的清晰和明了。也能更好的解决了在数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合理运营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到问题的重点与难点,以帮助学生更为轻松的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树立起进行数学探究的信心。
例如,在小学数学“面积计算”这部分知识板块内容当中,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有何联系,指导学生在关键的地方思考,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利用割补的原理转化为长方形计算的”,从而帮助学生把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知晓这些图形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既能理清问题的解题思路,又能在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在对新型数学知识的研究当中有章可循。
五、分层引导开发小组合作模式
小学生们由于个人天分与学习态度的不同,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理解差异,根据学生自身情况不同,教师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可能理解能力较弱,连基本的“分式意义”都理解困难,又如何运用分数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而有的学生天分较高,对于数学课本中的基本问题大都已了如指掌,难免会因轻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而犯下错误。根据学生以把他们按照学习能力的强弱划分为三个档次,并且配对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之间每位成员的成绩为学生们进行综合测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互帮互助模式,以发挥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优势,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学生之间这种互帮互助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所依托,不会因思维的堵塞而放弃对问题的研究。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不断研究和开辟新的教学路径,注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一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8(34)
[2]游丽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03
小学生们由于跟人天分和学习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