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兰芳
(江西省高安三中,江西 高安330800)
摘要:在高中数学中,“导数的概念及应用”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采取“灌输式教学法”,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体验。而导数板块的内容又相对抽象,所以大多数学生可能会觉得因此而觉得无聊,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若想令高中数学导数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结合“体验式教学法”开展导数教学,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中数学;导数教学;运用分析
引言:“体验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前者倡导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首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令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此推动学生全身心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此之间,教师需要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这是保证“体验式教学法”顺利落实的重要前提。
一、关于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导数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高中导数的内容相对抽象、复杂,非常考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辩证分析能力。如果教师在导数教学的过程中全程使用“口头讲述教学法”,那么容易令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无趣。这自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容易被激发出来,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体验式教学法,指教师通过创设对应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信心也能够得到提升,从而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落实。如果教师利用“体验式教学法开展导数教学”,那么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导数知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关于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导数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对应教学情境,推动学生进入状态
开展“体验式教学”之时,教师能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落实相挂钩。高中导数的内容相对抽象,大多数学生可能无法有效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结合相应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推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体验。
以选修1-1“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为例”,在向学生介绍“导数的概念”之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个“汽车违规超速行驶”的视频。接着,教师便可以提问学生:视频上的小汽车在行驶超速行驶,违反了相关交通法则。那么,交警是如何判断这辆小汽车超速行驶的呢?与此同时,教师公布一份“鉴定报告”:违章小汽车在1/15s的时间里,移动了3.615m,。接着,教师让学生明确:判断某辆汽车是否超速,可以通过计算这辆汽车的瞬时速度。然后教师便列出以下算式:v=3.615÷1/15=195.2km/h。当学生看到这个算式之后,可能会发问:这不是求平均速度的公式吗?为什么可以用来求瞬时速度?随后,教师便可以正式引入新课教学,并且令学生形成一定的极限思想。通过创设与现实有关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代入感,以此令他们的学习体验感得到增强。
(二)制造自主探究机会,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基于一定的教学目的,借助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探究新知识,进而令他们掌握所学知识。学生能否有效掌握导数的知识点,与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制造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以此令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以选修1-1第3章“计算导数”为例,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先帮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导数的概念”以及“导数的几何意义”。
在上节课中,学生掌握了“函数求导的基本步骤”:一求函数的改变量,二求平均变化率,三取极限。接着,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函数求导的基本方法。那么,现在我们试着对以下的导数进行求导“y=x;y=x2;y=?……”接着,便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求导这些函数。15分钟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得出答案。教师继续提问学生: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然后,继续让学生总结归纳“函数求导”的规律。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浅至深设计问题,以此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
(三)设计角色转换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在传统的高中导数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久而久之,学生会因此而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结合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角色转换活动”。借此方式,令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此帮助他们提高学习体验。
以选修1-1第3章导数的4则运算法则为例,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回到家之后,借助电脑或者其他方式寻找相关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一份教案。下节课的时候,每位同学都有机会上台担任“小老师”。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合理把握时间,可以叫4位学生上台讲解本课时的知识点。在此之间,教师要合理划分每位学生的讲课时间。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讲解一个知识点,A学生讲解“两个函数的和的求导法则”;B学生讲解“两个函数的差的求导法则”,然后以此类推。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以此帮助他们完善不足之处。借此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每位学生钻研本课时的内容,同时还能够让他们体验担任老师的感觉,学生也能因此而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四)布置生活应用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高中数学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从课后任务方面入手。教学完某一板块的知识点之后,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相关内容设计与生活问题有关的课后作业,以此令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借此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令学生看到数学学科的生活美,进而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以选修1-1第4章“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例,本课时是导数板块的收尾阶段,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教师教学完本课时的内容之后,要及时设计与之对应的实践应用题。例如:小明有一张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他想做一个无盖的方形纸盒。小明初步设计先在纸板四角都剪去一个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然后再将纸板的边沿着虚线折起。那么,当盒子的边长是多少厘米之时,它的容积能够达到最大?当然,课后作业不仅限于实践应用题型,教师还可以设计其他题型的作业,不过都要围绕实际问题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导数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体验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他们主动探究新知识。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体验式教学法”无疑可以大大提高导数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进而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导数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刘建.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下旬,2018,(1):77.
[2]严胜.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76):71.
[3]赵睿英.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试卷讲评中的应用——"用矫正反馈"代替"订正"[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8):89-90.
[4]宋丽莉.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