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教学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谈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薛玖玲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了解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薛玖玲
        山西省万荣县示范小学  0442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了解深度学习的重要性。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时,不但要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数学原理、知识来源以及应用规律,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将开放式教学应用到数学课堂中,能够创造出真实的教学情境,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完成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必要性,探讨小学中年级开放式教学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深度学习;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发生了转变。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为课堂注入无限活力,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从而更为主动的探索、挖掘数学知识。此外,教师应在教学中应用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思维探究、发散的机会以及平台,以此帮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让小学中年级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体会数学知识更深层次的内涵,从根本上内化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进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直接关乎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今后的知识应用效果有着直接联系。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未能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使学生丧失了解决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而教师实施开放式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拥有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1]。
二、小学中年级开放式教学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
(一)利用开放式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能力
        为了实现深度学习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开放式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以及解题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安家派,在知识讲解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之间展开有效的沟通与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这一内容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之前已经学习过了整数,那么大家了解小数吗?它们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呢?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哪些小数应用的案例吗?请举例说明。”通过问题的引导,会使学生沉浸在相应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让学生主动探究小数的概念、性质以及生活中的小数,最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达成深度学习的目的[2]。


(二)利用开放式情境,拓展学生思维广度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状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概念。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打造出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想象以及创造的空间,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延伸,最终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主探索数学知识[3]。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时,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物体,如魔方、纸箱等,并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了解各个物体的边、角、对角线特点,最终发现图形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将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简单。
(三)利用开放式策略,培养学生思维敏捷
        新时期的数学教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其数学实践技能得到提升。首先,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完成分组,进而保障每一小组的实力均衡。其次,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让教学策略变得更加开放,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互相完成学习心得以及经验的交流,进而达到数学深度学习的效果[4]。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这一内容时,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分数案例。问题提出过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分数模型的制作,采取折纸法等多种方式,寻找分数的内在规律,强化学生对于分数知识的理解。
(四)利用开放式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若想开展出高效的深度学习课堂,构建出开放性的评价体系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开放式评价时,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数学测试水平,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互动表现、回答问题表现以及讨论环节的思维展现进行多方位的评价,从而让评价更具价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个人评价、生生互评的方式,让评价环节变得趣味,以此保障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时期数学教学所发挥出的教育功效十分显著,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思维建设。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握好这一机会,更新、调整自己原有的教学手段,打造出开放式的数学教育课堂,从而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自主探究知识,挖掘出数学的原理,使其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技能,以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结合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在脑海中完成知识的构建,打造出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满足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让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静.构建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22.
[2]吴虹.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探索[J].科幻画报,2020(10):66.
[3]张兵.提高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知识经济,2020(18):108-109.
[4]贾亚健.对提高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才智,2020(0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