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燕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星光小学 广东东莞 523500
摘要:本人论述观点从教学做合一理念本质着手,研究讨论了教学做合一对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优势,归总了教学做合一理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应用原则,及其面对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应对策略,开展数学科目体验活动,设置教育活动场景,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策略等。
关键字: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前言: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含义,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认为的:“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这一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走进书本知识、懂得自我探究和实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很好的将教、学、做巧妙完美的结合起来,充分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好的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鉴于此,本人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和各位教学工作者共同学习和进步。
一、教学做合一理念提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优势
以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教学目标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地讲解,并要求学生做大量练习来巩固训练。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使得学生探究性学习和交流互动时间大为缩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逻辑,禁锢了学生探索和思考能力。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提出则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做”,在“参与、实践、探索、表达……”这种教学互动模式中,教师确立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保留自主预习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针对重点问题让学生参与探索学习,围绕知识点设计别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运用和巩固知识,深化学生对于知识把握程度。同时,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教学倡导“生活即教育”,教师需将课本知识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入生活元素,提升学生对数学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应用的原则
陶行知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积累,才能让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提升.通过对近一两年对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总结了几条原则如下:
(一)实践性原则
“做”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的重点,陶行知认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实践为基础,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教,学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实践为出发点,又以应用于实践为终点。实践性原则要求教师紧密结合小学数学教育实际,在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例如,在教授几何教学、分数教学等章节知识时,让小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如何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启发性原则
教师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教授知识,更是要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会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力,让他们可以在生活中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问答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启发式教学。
(三)主体性原则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需要围绕着学生开展。教师不只是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做”,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实践新知识。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教授新知识时让学生积极发问,做练习时让学生讨论互动,知识总结时让学生反思归纳,让学生充分发挥小学数学课堂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导者。陶行知提出要将传统教育中不能引导学生将学校中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实践的弊端,提倡教学要紧贴学生实际,避免学习仅为应付考试的现状,将教、学、做联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双眼,创造自己所探索的未知世界,从而达到了解世界的目的,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到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数学学科体验活动
数学讲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使让学生更有效率的掌握数学知识,教师需要根据大纲教学任务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概念、数学公式等,还要注意学生实际的教学运用,多多开展数学科目体验活动,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应用。
例如,在关于时间的教学中,我就开展体验式教学。首先,我提前准备好一个可供演示的钟表,让学生分别认识时针、分针、秒针,然后进行钟表演示,并结合实际,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秒针哪一根针走得快,哪一根次之,哪一个最慢;最后,分别让学生感知1秒和1分的长短,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1秒、1分钟的时间分别可以做什么?考虑1小时可以做什么?让学生能够在体验活动中对秒、分、时这些抽象的概念有充分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时间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环节的学习、每一次的探索、每一次思考,都能使学生的思维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迭代与升级,从而迸发出更多创造力。
(二)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时间和空间。
比如,如何推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会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平行四边形有几种分割方式?为了方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我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几个平行四边形的白纸,通过折叠纸片,进行分隔形状讨论,进而由学生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由猜想到验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或不同问题表达不同的看法,并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思考,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投入到思考中,以保证整体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步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不仅学习才需要,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活动中更需要。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才能适应当今的生活。
(三)采取积极的心理诱导策略
1.加强心理诱导
教学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一定要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尤其是一些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经常会因为测验成绩不理想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进而逐渐放弃数学学习。事实上,小学数学仅仅是基础学习阶段,即便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专心听讲、课后复习等取得进步,甚至赶超其他同学。
例如,小学数学的经典思维拓展的趣味题“鸡兔同笼”,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对于没有解答出来这个问题的学生,我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让学生知道这个题目是有难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画图、列表整理等方法去解决。这样在探索中强调做,将教学做融会贯通,学生成功解答问题,就可以提升学习自豪感,如此可以让学生乐于数学学习,并增强他们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保持学习的热情。
2.增加言语激励,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具备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源头。教师要依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增加言语激励,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首先,教师要热爱每一位“精灵”,用自然、亲切的鼓励性语言,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比如“你真聪明,这个方法老师也没想到”,“你的双手好神奇,这么快就做好了!”等等,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其次,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环境,需要与学生感同身受,去聆听学生的发问,用诙谐、幽默地语言激励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拉近师生距离,带动课课堂氛围,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最后,面对学生产生的问题,教师应该有耐心,还要有一颗童心、慧心,把握时机使用激励性语言,适时表扬学生。小学生天性就是对万物充满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才会有动力去研究万物的本质。当孩子们基于好奇心从探索中理解了创造过程,并向着创造力思考的方向成长时,基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课堂教学就成功了,而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反思等思维能力,还能分享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情商,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意愿,并努力达成最终的目标。
结束语:只要教师能结合教学做合一理论,适当使用好创造性、启发性、主体性等教学原则,实施基于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开展数学学科体验活动,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并通过心理诱导、言语激励等方式建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自信心,保持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1]陶怀远.“教学做合一”理念下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策略[J].智力,2020(27):121-122.
[2]缪惠容.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6)
[3]雷时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基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