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娟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星拱小学,安徽 安庆 246100
摘要: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所有知识应用的最本质价值就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已经侧重于培养小学生将数学知识作用在生活实际中,不断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动手能力,进而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体系,实现对数学学科的深入研究。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仔细探究,并提出可行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是一门纯理性的学科,需要小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将数学知识为一门学科局限于课堂中,那么数学课堂必将是枯燥乏味的,小学生也无法探究出学习的真正价值。所以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师一定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连接做到生活化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数学知识融入在情境中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完成,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抓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教学情境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以他们的兴趣为课堂切入点;其次,仔细挖掘出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发挥出教材的最大价值;最后,整合教材内容,让课堂内容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潜移默化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以北师大的数学教材为例,教师在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讲解找规律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喜爱看动画片儿的心理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在动画片中。通过与小学生的交谈教师了解到小学生都特别喜欢看“疯狂动物城”这部电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教学情境:朱迪警官尽职尽责的负责维护动物城的秩序,但是她的搭档尼克却背着朱迪警官重新干起了贩卖冰棍的老本行。尼克第1天卖了15根,第2天卖了18根,第3天卖了21根,第4天卖了24根。这时朱莉警官忽然发现了尼克每天所卖的冰棍数量中存在着一定规律,小朋友们你们找到这些规律了吗?
利用小学生愿意看动画片儿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点巧妙的融合在动画片的情节中,为小学生创建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在快乐中不断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二、设计生活化的课堂问题,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推理性,因此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点后进行反复练习,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并在练习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与解题能力。所以这也就要求数学教师在为小学生设计练习题,一定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巧妙联合,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用理论联系实际,其效果要远大于教师空洞乏味的说教。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可以对书本中的练习题作出适当改动,将一些生活化的案例融入其中;其次练习题要侧重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是题海战术,让学生在练习题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从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最后,通过练习题,学生可以建立起主动观察生活的意识,积极发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从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探索生活现象。
例如,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内容时,由于生活中富含着大量的图形知识,所以教师可以适当选取一些生活中的素材作为练习题,脱离课本的限制,例如教室中的黑板擦、课桌、粉笔、铅笔盒、水杯等常见物品,都是很好的习题素材,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练习题,让小学生主动探寻出生活中存在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并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为什么这些物体会设计成这样的形状,例如我们常用的铅笔是圆柱体和三棱体,为什么不能设置成长方体?篮球为什么是球体,而不是椭圆体?小树苗都会用一个三角形的支架来固定,支架为什么不选择正方体?这些生活化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图形,并可以为理解图形的性质奠定良好基础。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落实小学生数学技能的不断提高,更能引导小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
例如在“角的认识”这节课,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观察生活中出现的角,比如课本两边所构成的直角,半开的窗户构成的夹角等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对角的认识,角的画法,用动态的形式生动的表现出来。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学生在课上讨论,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爱上数学,探索数学。
三、用生活知识补充教材,丰富课堂内容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如果不能用有趣的课堂内容来吸引,那么他们将很难保证在一堂课上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容易被课堂外的一些其他事物所吸引。所以这也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生活实例来补充教材,不断丰富数学课堂内容,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延展,引导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从而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一方面来说,用数学知识补充教材,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来说,当小学生可以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时,会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可以极大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为了更好的将生活知识与数学教材有效结合,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钻研,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不断丰富小学生的数学课堂。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建立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最本质教学目的,而不是看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力求为小学生打开探索数学的大门。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统计图形的知识点时,由于统计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吸引了小学生的极大兴趣。所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就地取材,鼓励小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数学成绩统计图,并引导小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自己数学成绩出现波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仔细思考下次考试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堂任务:让学生们动手载种蒜苗,并每天记录蒜苗的成长高度制作出蒜苗成长统计图。这种生活化的教学任务可以极大的吸引小学生的动手制作热情,并在记录的过程中理解统计图的真正涵义。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的教育发展趋势,这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提到他们的核心素养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小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在情境中,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素材,设计生活化的课堂问题,强化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最后用数学知识补充教材,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小学生延展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知数学,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本质价值,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赵英. 基于“蓬莱小镇”课程资源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张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郑凡.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4]吴云.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9.
[5]宋秋英.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