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促进师德提升的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胡迎秋
[导读] 针对新时代学校党建促进师德提升缺少完整体系构建、机制与途径创新这一现状,通过加强党组织顶层设计,完善适合新时代的师德体系,党支部平台建设,构建师德评价体系四种路径,从而达到师德提升的目标。
        胡迎秋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154002
        摘要:针对新时代学校党建促进师德提升缺少完整体系构建、机制与途径创新这一现状,通过加强党组织顶层设计,完善适合新时代的师德体系,党支部平台建设,构建师德评价体系四种路径,从而达到师德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  新时代党的建设  顶层设计  党支部建设师德评价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并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八项重要任务之一,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部署、新目标、新定位、新举措,为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从目前看,以新时代党建促进学校师德建设,既缺少完整体系构建,也缺体制、机制与途径的创新。其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师德教育大都停留在评优选先、师德事迹报告等活动上;师德口号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缺乏抓手。那么,在新时代如何以党建促师德,以党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就成为学校基层党建与师德建设结合的重要课题。
        结合学校基层党建的基本要求和学校师德建设的实际,新时代党建促进师德提升实现途径有以下四点:
一、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党组织对师德建设的执行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党组织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对师德建设工作的执行力。
        1. 政治统领,确保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贯穿于师德养成的全过程,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2. 遵循规律,知行合一。师德培训应遵循教育规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和师德师风建设规律;应遵循师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相统一的发展规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感悟、践行与升华的实践规律;应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师的主体性。
        3. 学生为本,立德树人。师德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以德育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完善适合新时代的师德体系
        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建设, 需增加具有时代特点的,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内容,建立起新的师德体系。
        1.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师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1],是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文化人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教师师德养成的源头活水,涵养师德、滋养心灵。加强传统文化的培训学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教师文化修养和人格境界,厚植师者应具备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新时代师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2],进一步凝聚起师生员工思想共识,使之成为共同价值追求。引导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强化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健全教师志愿服务制度,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
        3. 用“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充实新时代师德。

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在于要当好“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 “引路人”必须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教师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正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四有好老师”。 理想信念是师德师风之魂,道德情操是师德师风之根,扎实学识是师德师风之基,仁爱之心是师德师风之源。可以说,只有以“四有”为基础,才能达成“引路人”的目标。
三、加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堡垒作用
        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将党支部打造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3],这是新时代的使命。
        1. 开展好“三会一课”。建立常态化的党委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和优秀党员教师讲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利用支部微信群,关注《学习强国》《极光新闻》公众号等资源,通过多样化学习活动,不断净化心灵,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选树师德典型。深入挖掘教师师德事迹,宣传宣讲新时代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新形象。综合运用表彰奖励、事迹报告、媒体宣传等方式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教育党员,使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注重从优秀业务骨干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
        3. 突出课堂育德。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引导党员与群众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注重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迎接新挑战,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
        4. 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经常开展谈心谈话,组织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结对帮助等,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倾力引导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和教书育人责任感。
        四、加强机制建设,构建多元师德评价体系
        党组织要把好源头,构建完善多元师德评价体系。
        1. 建立师德多元考评机制。在管理机制上进一步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实行教师师德年度考核,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4],可通过个人自评、学生教师家长参评、领导考核、组织测评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严格考核评价,对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评定等次,建立师德档案。
        2. 建立师德行为监督机制。加强行政督导,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情况作为对学校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履行职责评价的重要测评内容。加强学校监督,学校在校园显著位置公示学校师德师风举报电话、邮箱等信息,依法依规接受监督举报。加强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员制度,定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定期向教育主管部门反馈。
        3. 构建考评结果运用机制。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及时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并采取针对性举措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课题编号JJ C 1319042,课题名称《普通高中新时代基层党建促进师德建设的工作路径及创新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N].中国教育报,2018-10-2(5) 。
  [2]庞丽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N].光明日报,2015-09-11 (2)。
  [3]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EB/OL],新华社,2018-11-25。
        [4]江石峰.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师德师风建设[J/OL]师道·教研 2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