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婧
(西安市临潼区行者初级中学,陕西 西安 710600)
摘 要 :核心素养是我们的教育改革所朝向的方向,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也应该关注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灌输,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笔者看来,课堂这个阵地是我们要把握的关键,那么,我们应如何建构初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课堂?值得我我们研究。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课堂建构
核心素养,作为近年来越来越火热的一个词,逐渐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诚然,核心素养对于各个学科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思想政治学科也不例外。然而,尽管我们已经普遍认可了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对如何展开核心素养教学却知之甚少。目前来看,在思想政治教学方面,我们的教师往往局限于简单的说理和说教,这是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灌输的。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课堂应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灌输的主要阵地。要想把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真正传递给学生,把握好课堂这个阵地是十分重要的。
一、 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意义
要想知道“怎么做”,首先要知道“是什么”。其实,中学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大致可以概括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大多数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深,对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认识就更浅。在笔者看来,核心素养应是我们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和我们教育理念的人格化,是我们把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针,真正地教入学生的心里。表现在学生身上的,应该是一种“可观可感”的内在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它的内在性,而是它的行动性和实践性。表现为实践和行动的核心素养,才是真正的核心素养。
至于核心素养的意义,在核心素养的概念里便可窥见一斑。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可以避免我们教育的形式化和表面化。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单单地停留在对学生的知识传递层面,“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品德,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教育目标。而核心素养的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二、 如何在课堂中传递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1. 结合生活中、社会上的实际案例
就像理论知识应该有它的着力点一样,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有自己的着力点和附着物。如果缺少这个附着物,单单地进行理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理,达不到我们教育的目标。就拿爱国主义教育来说,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长年累月地谈祖国、谈爱国,学生早就听腻了。它带来的效果,甚至不如学生看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试问,《建国大业》、《建军大业》、《建党伟业》这样优秀的声色电影艺术,其中的感染力,哪个不要比空洞的说理强呢?下面我们来看实例。
例子: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设置一个情景。比如,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听外国教授上课的时候,教授突然对这位学生发问:你来自哪个中国?这时我们可以从情景中跳出来,来向学生提问:这位留学生该如何回答?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并集体讨论我们正面而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的意义。最终,我们将情景延续下去,在学生自己思考过之后,他们对情景的代入性也会更强。之后,我们再对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并和学生探讨复杂的台海形势和中美之间的博弈。在具体的案例中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无形,学生的接受力更高。
2. 改变形式,提升课堂体验感
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也是核心素养灌输的一部分。但我们的教师大多不是法律专业人士,对法的认识不深,讲法时的生动性也不强。于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法治教育时往往生硬又无趣,学生不愿听,教学效果自然不好。那么,我们何不尝试改变教学形式时,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课堂之中呢?
例如:教师布置下活动,学生准备,在班会课上或别的时间举行一场由学生来讲解的普法小课堂。讲解的深度可以不够,但内容一定要基本正确,并和我们课本上、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思政知识有所契合。此外,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去,亲自体会,最好也能选择社会上近期发生过的案例,给学生营造现场感和真实感。也有更加新颖的形式,比如开设模拟法庭,这样的活动需要教师花时间来筹备,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一整个年级一起来举办一个这样的模拟法庭活动。现场的类似性、道具的真实性、过程的清晰性……这些都可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3. 举办竞赛,在竞争中收获教育
在我看来,忽略了竞争和竞赛,是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教学时最大的败笔。中国文化是一笔丰富的宝藏,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魅力,很容易就能吸引到我们的学生。在另一方面,学生们的心里,天生就是存在着竞争和竞赛意识的。这种意识,往往能够驱动他们不断探索、主动接收,焕发出无尽的激情。我们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教育的时候,可以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在课堂上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民族英雄史诗演讲大赛”等活动。
例子:文化自信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强调的一个核心素养,它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国家。然而,文化是抽象的概念,文化自信更是让人很难捉摸。在我看来,不如化抽象为具体,当一个学生对我们的文化产生兴趣并主动探索之后,文化自信就很容易地在他的心中树立了。于是,我在课堂上举办了一场讲究比拼和竞争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学生筹备并亲自参与到了比赛之中,收获很多。在这堂课之后,我很明显地发现同学们对我们中国的文化更有兴趣也更愿意学习了。这样的一堂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化自信观念的树立,也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公平意识的建立。
4. 用荣誉激励法进行价值引导
荣誉,永远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初中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如果在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教育中加入荣誉激励,往往能收获奇效。但是,这种激励方法一定要注意一个度,不能偏离它的初心。这份荣誉的精神褒奖性一定要大于它的物质奖励性,不能因为这份荣誉而制造一些激发学生间矛盾的因素。
例如:在思政课堂上,我们会选出一些思政教育之星,这样的学生必须具有与我们讲过的某些思想政治知识点有关的品德。而这样的评选也很简单,往往由学生口头发言投票。荣誉的授予也不必复杂,教师在课堂这样一个正式的场合对学生的荣誉进行“认定”并发放小礼物,便足够达到效果。比如,我便在课堂上认证过我们班的“彬彬有礼代表”、“人缘好代表”和“乐善好施代表”。
课堂建构是教师应有的技能,在进行初中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好这个技能,把握住课堂上短暂而宝贵的时间,达到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秀丽.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究[J].新智慧,2020(19):2-3.
[2]廖明旭.核心素养与法治教育的美丽邂逅——谈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新课程(下),2019(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