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廖瑞林
[导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
        廖瑞林
        (湖北省嘉鱼县官桥镇观音寺小学) 437225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由于受传统观教学念影响,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较为低效。同时农村学校和城里的学校教学条件相差甚远,和中心学校比起来也有很多差距,科学教师不仅教本校的科学,还要兼任语文或数学的教学任务,一个人可能要承受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那么在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如何搞好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在我看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学,从而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农村    优化   资源
        一、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责任感
教师要有正确的科学课程意识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一直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科学课是无足轻重的课程,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小学科学课程意识,从主观上重视这一课程,明白小学科学是国家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核心课程,也是现在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地位与语文、数学等一样重要。它对培养孩子兴趣、启迪孩子思维、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有了正确的认识还不够,教师必须还要有事业心、责任感,因为大家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农村孩子也是如此。他们身处农村,和城里孩子比起来有许多地方处于劣势,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为的是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作为一名科学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还要叫他们学会自我加压,要发奋学习,超越比我们条件好的孩子。作为科学教师,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教学,要不断学习,多方知识联动,把每一门课程都要教好,不辜负祖国和家乡人民对自己的殷切希望。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中注重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保证科学课的教学效率。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一位学生喜欢信赖的老师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要得到学生的信赖,教师必须走下高高的讲台深入孩子们的生活、内心,和孩子们一起经历“接触、亲近、共鸣、信赖”的过程。在现在的学生中,有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生活中缺乏父母的关心照顾,内心特别渴望得到关爱,作为教师除了教给他们知识,更需要你走近他们,关注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得到学生的信赖成为他们的长辈、朋友,使学生对你感兴趣,从而对你的科学课堂感兴趣。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那就是学困生。这些孩子由于学习吃力,自卑感都很强,对待身边的人和事都比较冷漠。这时,我们教师除了要在课内帮助他们弥补科学知识上的不足,课外还要进行追踪辅导,平时多与他们交谈,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了点滴成绩及时予以表扬。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多说一些这样的口头语:“你能行的,其实你很聪明,你真棒……”久而久之,学困生和你亲近了,他们的自信心也建立起来了,生活热情被唤醒,学习兴趣因此而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敢于创新提前收集准备好科学教学资源
现行的科学教材,在编排上大部分根据季节编排教学内容,有些知识要在隔学期收集教学资源,做科学教学的有心人,才能上好科学课。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种凤仙花》,主要任务是种植凤仙花,涉及到多样种子的认识;种植绿色植物的准备工作;绿色植物生长的正确顺序;茎的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条件;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等一些问题。开学初,往往是倒春寒的季节,无法找到凤仙花的苗,很多刚开学的三年级学生也没有注意提前收集种子。如果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很多数据都无法完成,要等种子在土里自然出土,但是当凤仙花开花结果时,农村的整个学期已经结束了,教师只好照本宣科,走马观花,学生的获得的知识只是理性的知识,根本没有感性认识。如果教师在秋季收集凤仙花的种子,只要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把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教学工作基本准备完毕,何乐而不为呢?
四、善于发掘生活资源充实科学课教学内容
很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作为科学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养蚕》中,涉及到养蚕的正确养殖方法;蚕的生长过程;生长变化等方面的知识,作为科学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先去收集一些蚕蛹,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喂养,教师适当给以指导,如蚕卵的孵化需要什么条件,刚孵化出来的小蚕是什么样子,到后来蚕宝宝吃桑叶量有什么变化,蛻了几次皮,每一次蜕皮后颜色身体都有什么变化,一直到蚕吐丝结茧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做好记录,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对蚕的亲自喂养了解了它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实验获得蚕生长变化的数据。
五、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途径
在农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学生常年与虫鸟做伴,同花草相依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作为农村科学教师要根据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使教学内容与本地资源有机结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观察蚂蚁》、《小动物的家》、《更多的小动物》可以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到学校附近到自家房前屋后去寻找蚂蚁和教材中的小动物进行观察。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活资源,学生玩起来十分有趣,教师教起来也十分轻松,确保了科学课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时,农村空气新鲜天气晴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这些天然的科学资源库是城里孩子无法享受的。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科学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林中的树》《树木中的纹路》、《林中的鸟》、《农作物与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中,实践中,真正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了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意识不断得到了增强。
六、运用电教手段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在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是农村孩子无法亲身体验的,如月相的变化、宇宙的探索等,这时可以利用远程教育上的资源来帮忙,只要把电脑搬进教室,这些抽象遥不可及的知识就会变得具体、生动、鲜活、教起来十分有趣。
总之,小学科学课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发现,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还需要充分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大农村教育资源,活用教材,将农村特色和电教手段结合起来,注重生活信息的补充,相信我们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从而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3——6年级科学教材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网络下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