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书
旺苍县朗诗五权希望小学校 四川广元 628213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展开研究,分析探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此方面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问题。文章围绕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问题解答、实验教学、交流互动等多个方面阐述具体的实践教学,力求借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之力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能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实践
引言:
小学阶段开展科学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科学认知,培养其思维、实践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教学条件的制约,科学教学内容匮乏、形式单一、教学枯燥,难以对学生思维及实践能力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入驻教育行业,其为科学教学的优化和革新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实验的科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系列缺失,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更具体了解和学习科学,本文据此展开。
一、革新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科学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其可以使教学不在以单纯的图文呈现,而是以视频、动画、声音、图文等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教学动态化、情境化,不仅契合学生思维、认知属性,与科学学科属性亦有契合点[1]。运用相关信息技术可以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真实化,对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深入课堂学习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增强学生科学认知及感悟的重要方式。以《电和磁》的学习为例,教学时就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将电和磁的运作特征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弥补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使其能够对电和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二、丰富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新技术为科学教学内容的扩充与拓展提供了重要途径,其可将海量的网络资源导入课堂,既有图文并茂的科学知识,又有视听一致的科学现象,极大地扩充和拓展了课堂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此阶段接触形式多样的科学知识与现象,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2]。而且,通过这一方式拓展扩充课堂内容的过程中并未拉低教学质效,反而通过多样趣味的内容吸引学生,促进教学质效的提升。以《桥的结构和形状》为例,教学时除了讲解教材内容之外,还可借信息技术来拓展延伸,为学生介绍更多名桥,引导其了解和学习不同类型桥体的结构、形状,增强其对桥的认知。当然,其中还可穿插桥相应的背景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三、促进问题解答
科学学科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其涉及领域之多、范围之广,再加上小学生异于常人的思维,在课堂上会诞生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
尽管教师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也难以应对学生铺天盖地的科学问题,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这些稀奇古怪的科学问题提供了秘钥,可通过相应的浏览器搜寻查找,满足学生稀奇古怪的要求,解答学生多样化的提问[3]。当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询资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科学的意识与能力。以《电能和能量》的学习为例,在课堂中,当教师举出教材中的电风扇、电视机、烧水壶等耗能设备后,学生就可能提出各种有关能量与电能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如,能量从何而来?电能从何而来?电能是如何使得电视机运作的?所有地区的发电方式都是相同的吗?这一系列问题是学生思维发散的一个重要过程,就可运用相应的浏览器来查询,以解答学生疑难困惑。
四、优化实验教学
科学是一门侧重于实验的课程,其教学并非理论式的讲解,更多的是观察、思考、探索,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感知科学、体会科学。况且,还有部分科学实验难以通过理论式讲解进行,学生难理解,教师难讲解。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弥补此方面教学的缺失,通过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将科学实验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得科学实验教学更具体、更形象,让学生亲临实验、观察实验、理解实验,教学效果与质效能够得到大幅提升[4]。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以《神奇的小电动机》为例,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与实验材料缺失的问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神奇的小电动机三维立体地呈现给学生,从内部结构剖析到其整体运作,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其由结构思考运作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切实地体会教材中的实验过程,以弥补学生实验操作的缺失。
五、加强交流互动
交流探讨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及途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交流探讨仅局限于学生间与课堂,交流探讨强度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科学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探讨提供了多种途径,使得交流探讨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再局限于学生间,对学生学习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交流探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是师生间、学生间,亦可以是其他优秀学者与专家,能够对学生科学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用纸造一座“桥”》为例,组织学生课后实践操作时,就可借QQ、微信等方式进行实时交流,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与解答,及时处理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难题,帮助学生更流畅地开展课下实践练习。
六、结束语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其可以使得科学教学在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方面更加出多样化、趣味化,对学生兴趣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使得课堂问题解答更加高效便捷,并使得实验教学更加全面、真实,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此外,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交流提供了多种途径,强化交流互动效果,促进教学质效与实效性的全面提升,所以,教师要积极学习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于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烨,郭巧梅,张晶晶.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20,41(07):41-42.
[2]张晓东.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242-243.
[3]海江,姜明红.卓越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27(06):142-144.
[4]王杰文,邢志芳.《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信息时代的小学教师发展视角[J].当代教师教育,2015,8(02):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