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高丽丽
[导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不断的放大。在过去,初中学生的课堂的主流学科为语文、数学、英语,现如今,物理、化学、地理、政治的也成为必修课内容之一。
        高丽丽
        天津市静海区第五中学  3016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不断的放大。在过去,初中学生的课堂的主流学科为语文、数学、英语,现如今,物理、化学、地理、政治的也成为必修课内容之一。课堂的繁杂在无形中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将各类型课程融入到课堂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类型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探究
        引言: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原有的教师“独角戏”的课堂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更多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课堂模式。地理课堂内容极为广泛而复杂,学生想要完全的参与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之中就必须借助与地理有关的物质来进行课程的导入,“以图导学”模式的开展对于地理课堂的运用来说是极为重要,地理学科本身就是研究世界地理环境,图的运用可以让教师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一、地理学科应有“以图导学”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听学”模式为主,但是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是无法达到相关性效果的,初中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大部分是来自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拓展。[1]例如,在人教版初一地理的课程目录中,教育的方式主要是以地球和地球仪、陆地和海洋等大环境来展开教学的,教师如果依旧采用“听学”的模式来教导学生无疑是“教师云东南,学生听东西”的状态,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的对于地理课堂的兴趣不断降低,课堂效率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以图导学”模式,将原有的“听学”转化为“观学”“感知学”,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地球的运动,完成对世界地理状态的认知。地理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利用图片更进行导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地理课程的有趣、生动,进而提升对地理课堂的学习兴趣,推动初中地理课程的良性发展。
        (二)开阔学生思维
        初中学生受到自身经验和经历的限制,导致其对于地理的认知度不高,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类型图片的展示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的观测到外面的世界,例如,在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三章节《天气与气候》的教学过程中,会对世界各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进行说明,还会对各地的降水分布进行说明。学生对于课堂所讲述的教学知识有着天生的信服感,通过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对于学生的思维的完整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2]
        (三)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发展
        学习的本质即引导学生完成自我建设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可以更好的完成教育。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开展过程中,运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表面化学习更加直观,深入化学习更为有效。学生通过图文信息可以进行充分的思考与分析,对与学生来说是完成自我发展的重要过程。
        二、教学特征分析
        (一)实用性
        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心理发展的时期,开展地理课程时应用“以图导学”可以更直观的将地理状态进行展现。

[3]例如,教师在开展讲授《居民与部落》这一章节的内容时,通过图片引导,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世界各地存在的不同部落的服装、语言,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多类型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引导其进行学习的重要介质,因此,在课堂中融入“以图导学”模式具有提高教学效率的实用意义。
        (二)综合性
        “以图导学”模式的应用打破了原有的教学阶段的桎梏,通过图片进行教学的导入,可以更好的将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同时,在地理学科中同意地区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还存在降水量的差异、气候的差异、文化的差异等,通过图片展示以后,教师可以将地区内容进行综合性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更深刻的理解学科知识,更能通过图片完成系列性知识内容的学习。
        (三)多样性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的多样化特征正在展现,仅仅依靠课本知识已经无法帮助学生完成有效的学习知识拓展。[4]“以图导学”是教育形式仅仅跟随时代的变迁而进行的教育方式的更新,是教育形式开始由单一向多样进行转变的重要表现。同时,可以让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多样性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是学生完成良好学习的重要形式。
        三、策略分析
        (一)情境创设
        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奇心强、思维建设需要大的阶段,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课程的建设,例如,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二章节的教学内容为《陆地和海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定时首先进行海洋和陆地这二者相关性的图片的放映,并让学生思考海洋和陆地之间的连接状态,让学生思考海洋和陆地哪个更大等问题,并将现代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状态进行进行展示。为了更好的创设出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进行海洋和陆地环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般进行学习。
        (二)教学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进行知识的学习以外还需要进行充分的思考,但是在现有的学生自我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和自觉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在进行进行《天气与气候》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的引导学生对气候的分布原因、分布状态进行思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深化教学内容
        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的是,地理学科是一个人对于世界进行深化认知和了解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应用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则无法真正完成教育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图片的导入是完成深化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加强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的重要形式。
        四、结束语
        初中地理所涉及的内容是广义的世界地理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的认知状态来进行教学,“以图导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更加直观的完成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培钦.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 000(010):P.67-67.
[2] 张素颖.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探讨[J]. 新课程(中学版), 2019, 000(012):169.
[3] 张晶晶. 导学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郑州市第十六中学高一为例[D].
[4] 刘小菊.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阿克苏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为例[D].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