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效提高歌唱教学效果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张钦
[导读] 音乐课程是在小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必修课程,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一同构成了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艺术表达和鉴赏能力的基础。

        张钦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小学
        摘要:音乐课程是在小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必修课程,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一同构成了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艺术表达和鉴赏能力的基础。音乐教学作为一项细致而长期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音乐领域中,创造、表现、感受和鉴赏这四个要求组成了音乐的领域文化,彼此之间相互关联,并且同出一脉。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节奏控制、声音练习以及把握呼吸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指导,探索教学实践策略,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 歌唱教学 提高策略
1.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与热情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歌唱表演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中国古代就有名言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声音纯净、天然、空灵,有着安抚人心的神奇魔力,同时这也体现了世界各国对于歌唱的审美情感需求,童声在各大音乐活动表演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歌唱表演过程中会涉及到音调处理、咬字吐字以及学生肢体和动作等等,这都是进行音乐表达的重要手段和媒介,也是提高整个演唱感染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练习歌唱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和情趣的过程,是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所在,在目前阶段,小学的音乐教材既具有知识性同时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趣味性,蕴含着多种多样的歌曲类型,既有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同时也有爱国情怀的红色歌曲,既有饱含了各地风情和民俗的小调,同时也蕴含了历史故事、诗词歌曲等等内容。为保障音乐教学有更加广阔的教学空间,教育中以不同的风格歌曲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教师要让学生在多种风格歌曲的熏陶之下,结合其所在特点进行表演,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饱含热情,享受音乐,追逐梦想。
2.小学音乐课堂中提高歌唱效果的方法
2.1控制声音练习的时间
        小学时期,学生天生爱动、好奇,对于音乐旋律有着天然的表现力和记忆力,这都为学生的歌唱表演带来了更多的优势。小学时期学生的歌唱更加真挚、优美、天然、富有朝气,小学生由于身体特点音调较高,声音响亮,对于情感的表达也十分直接,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身体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发声器官也在不断发育,并不成熟,所以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调整好练习声音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大声练习使学生的声带受损。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速度与力度的控制,选取的歌曲以中速为主,可以具有中速稍快以及中速稍慢两种特点,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力度变化,有更好的学习体验,以声音的强弱展示音乐情绪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2.2加强歌唱中的节奏训练
        在音乐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节奏是呈现美感的重要基础,是音符按照节拍、调式关系而进行组织的,是音乐演唱的重要内容,与情感、歌词、音调等共同表达了歌曲的鲜明特点和艺术风格。小学生在进行音乐练习时,要考虑到音质,也要注意发声,字音美是进行歌唱演绎中美感艺术抒发的重要内容,是带有语言的声音。小学生的声音清澈悠扬,圆润流畅,教师要注意其中的情感表达以及音调准确。语言作为演唱中最具重要的内容,通过歌词的长短变化,以鲜明的节奏声音、声韵的和谐和强度的高低来展示语调的抑扬顿挫,使歌唱更具表演性和音乐性,以展现音乐自身的独特魅力。教师要注意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音乐所产生的身体变化,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聆听的感受,使学生来通过肢体动作的享受来感受更多的音乐元素,使身体与音乐节奏互相协调,达成共鸣。
2.3做好歌唱中的声音训练
        呼吸的把握是影响学生歌唱练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行之有效的练习呼吸的方法和活动,使学生可以做到身心放松,享受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感受气息的变化,学会控制并达到平衡。例如,在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闻花香”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以闻花香练习气息,为歌唱练习储备能量。在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游戏,使学生掌握跳音、连音等的不同的唱法,学会控制声音的音调强弱、演唱速度等等,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演唱学习基础。
2.4调整教学评价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注意调整评价方法,可以让学生先采用小组合作互评的方式,激发学生演唱的热情。在展示成果时,严格要求演唱的音色、音量,注意旋律特点,实现演唱音色变化的圆融与和谐。在评价时,教师需要注意要对学生开展激励式教育。肯定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演唱。小学生年龄较小,舞台经验并不丰富,所以刚开始发声时很有可能因为气息不稳定导致节奏混乱。所以在练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放松心态,正常发挥。
结束语
        小学时期,学生的歌唱教学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教学工作,是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指导的,所以教师也一定要注意教育教学之中的细节,给学生带来更加科学合理的课堂环境。教师首先以有效手段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帮助学生安排音乐声音的练习时间,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做好声音练习,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雅丽.用“歌唱教学”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果的方法初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7):201-201.
[2]王华.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71. 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1.13.062.
[3]张红珍.乘着歌唱的翅膀飞翔——提高小学音乐高年级课堂歌唱教学质量思考[J].考试周刊,2019,(13):177.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9.13.161.
[4]申娟.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6):158,160.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20.06.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