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肖琼
[导读] 自从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越来越需要全面人才,这对素质教育具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肖琼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小学
        摘要:自从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越来越需要全面人才,这对素质教育具有了更严格的要求。素质教育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求学校应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如今美术与音乐已经是开展素质教育教学的关键科目,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大脑快速发育的阶段,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感知力与审美力。小学时期的学生对美术色彩具备强烈好奇心,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美术色彩教学,通过对学生各个感官产生刺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深刻感知色彩的魅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促使其形成良好性格、激发学生智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色彩教学 探讨
1.开展美术色彩教学的优势
1.1培养学生色彩认知
        由于小学生对待美术课程认知不足,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色彩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对待美术色彩的认知力,指引学生对美术课程具有初步理解。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色彩联想的策略培养学生认知力,例如,可以指引学生对纸张、粉笔等物品仔细进行观察,从而对白色产生认知。
1.2培养学生色彩观察力
        当学生已经对色彩产生初步认知后,教师可以利用恰当科学的策略培养其色彩观察力,增强学生对美的鉴赏与感知能力。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观察身边日常生活中具有的万千色彩,并在详细观察的过程中对每一种色彩具备的特征进行分析,为学生日后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色彩观察力与创造力。
1.3培养学生色彩审美力
        小学美术课程中色彩教学的举办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指引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审美观。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事物具备的色彩进行观察与辨析,在此阶段中强化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力。
2.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展色彩教学的策略
2.1利用学生感官使其充分感知色彩
        色彩认知属于人们感官上的一种认知,人们可以在感官不同的刺激之中充分体验色彩的变幻,感受到色彩自身的魅力。人们在不同的时间段,会受到外界阅历与事物的影响具备不同程度的感知力。小学时期恰恰是人们对色彩感知程度最为敏感的阶段,因此,美术教师应牢牢掌握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特征,让其利用自身感官充分感知美术色彩。
        比如,当教师讲解“流动的色彩”课程时,就可以让学生对绘画之中不同的色彩进行详细观察,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面旗,并将其涂成红色,而后可以在教学课堂之中挥舞这面旗帜,让学生观察旗帜在空中流动时色彩的变幻。教师还可以制作另一面旗帜,并涂上不同的色彩,而后同时挥舞两面旗帜,让学生充分观察不同色彩在流动过程中的变幻,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其个性发展。


2.2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色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课堂中都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展现色彩的多样性。
        比如,当教师讲解“色彩纯度、明度渐变”课程时,仅仅依靠教师苍白的语言无法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系统性认知,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直接在学生眼前形象直观地呈现色彩渐变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印象,培养其色彩辨析力,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应用与理解意识,保证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2.3利用国画对学生开展色彩教学
        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如今已经被广泛引入到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带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为学生讲解国画的绘画手段与历史过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美术潜能,提高学生民族自信心,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促使学生充分感知美术课程的魅力。
        国画并不像西方的绘画一般色彩极度艳丽,国画之中只有几种色彩,往往都以墨色为主要绘画色彩,通过笔法的轻重,对线条进行勾勒,而后进行渲染,最后利用朱色进行点缀。国画历史十分悠久,如若美术教师仅仅依靠传统手段进行教学,小学生本身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就会导致课堂效果极差。因此,美术教师必须转变课堂形式, 通过讲故事的策略将绘画历史表述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充分动手实践,教师仅仅教导学生掌握基础绘画形式与墨水调制手段后就可以让其自行绘画,充分发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4从情境教学中让学生深刻感知色彩魅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情”与“境”,将二者有机融合后,带入具体教学环境之中,打造感官世界,为学生塑造良好轻松的学习范围,深入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感知色彩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比如,学生在音乐聆听过程中深刻感知背后的美术色彩,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中为学生播放“秋日私语”,让学生闭眼用心聆听,从钢琴缓慢的弹奏节奏中,充分想象秋日的场景,领悟秋天的色彩,像金黄的麦穗、蔚蓝的蓝天以及清澈的溪水等,让学生在无线的遐想过程中充分感受钢琴曲之中的色彩,在脑海之中形成一幅鲜艳的画面。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师应对色彩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重视,并对自身教学策略及时进行调整,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自然、生活以及游戏等外界因素融入课堂色彩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曲东艳.以色彩点亮创造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5):108-109.
[2]黄月青.让学生在色彩的国度穿梭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46-147.
[3]王婧璟.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68. DOI:10.16681/j.cnki.wcqe.201917040.
[4]马小米.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探索[J].南北桥,2019,(5):39.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037.
[5]王文静.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流行色,2019,(1):117. DOI:10.3969/j.issn.1005-555X.2019.01.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