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露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 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美术作为一门锻炼学生艺术修养,激发其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重要学科,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如何通过对授课内容的精心设计,构建出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趣味性课堂,则成为需要很多教师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出发,探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具体途径,希望可以更好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过程中,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模式;小学美术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实,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因此能够有效培育学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以及想象创新能力的美术课堂,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想要推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就需要结合小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与个性化发展,有针对性对陈旧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通过趣味性教学法的引入,鼓励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充分调动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通过思维意识的延展,不断创新出更加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推进教学工作的高成效开展。所以,如何有效在美术课堂中使用趣味性教学,则成为笔者主要研究的问题。
1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满足学习要求
小学生思维意识活跃,而且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教师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工作时,需要注重学科自身艺术性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对思维意识的延展与想象能力的应用,更好对美术作品进行创新,从而创作出更具生命力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并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其学习需要,创设出更加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充满趣味性的美术课堂,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相较于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法,学生的思维意识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延展,进而通过探究能力与想象创新能力的积极发挥,保证整体学习效果的快速提升。
例如,在进行“美丽的草原”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除了需要引导学生能够对草原美丽风景进行赏析,以及对蒙古族的特色活动与风俗习惯进行了解之外,还需要带领学生通过对景观特点的认真分析,利用近景、中景以及远景等表现手法同样创作出美丽的绘画作品。为了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草原的风景纪录片,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对湖水、羊群、白云、骏马、牧羊人、蓝天等美丽景色进行赏析,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为学生讲解构图概念与绘画技巧,鼓励学生也能够通过创新能力的应用,创作出美丽的绘画作品。在这种更加有趣的美术课堂中,不仅学生的学习潜能被充分挖掘,也可以在更好利用创新意识与想象能力的过程中,使创作出的作品更具生命力。
2增加语言艺术,吸引学生学习目光
教师作为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重要引路人,因此教学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想要有效打造趣味性美术课堂,教师除了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丰富外,还需要重视自身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达到更好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重点对自身的语言艺术进行提升,在讲解知识时可以通过各种俗语、俏皮句、歇后语等多种方式对授课语言进行加工,使有趣幽默的表述方式,不仅可以营造十分活跃的课堂氛围,也能够在更好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构建趣味性美术课堂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百变团花”的教学工作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对剪纸文化进行掌握的同时,对团花的制作方法进行学习,从而利用各种材料与创新的制作方法,对团花样式、花纹镂空的面积大小进行设计,从而创作出最美的团花作品。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就可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剪纸文化的发展过程以及团花的由来以幽默的语言讲解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内容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彩色手工纸和剪刀,自主对各种团花样式进行设计。在学生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则需要注意用鼓励、真诚的话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使学生可以在增强学习自信心的同时,不断在教师的鼓励下产生学好美术知识的积极性,进而使趣味性课堂能够真正的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引入合作教学方法,增加合作趣味性
美术作品的创作并不刻板,只要创作者通过各种想象能力的发挥,就能够为其赋予独特的生命力。由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所以学生在被动的学习方式下,往往会使自身思维意识受到严重束缚,在定向思维框架的约束下,很难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因此,教师在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引入合作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能够在与同学的相互探讨与交流中,既使合作学习充满趣味性,又能够在相互间思维意识的碰撞中,使其想象创新能力得以充分激发,从而创作出更加美好的美术作品。
例如,在进行“手形的联想”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对手形的组合与变化进行合理想象,利用不同材料与绘画工具进行描绘。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对班级学生的学习需要、性格特点、创新能力以及学习状态的认真分析,将其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能够在相互讨论中,通过对手形的不同演变形式,利用手工纸、颜料、水彩笔剪刀等各种材料,创作出有趣而富有想象力的美术作品。同时,教师也需要深入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对其创作思路进行点拨,使整体的学习活动能够在有趣、活跃的环境中,顺利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在相互的合作探讨中,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充满趣味性的创作内容,也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想象能力,进而可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推进整体授课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美术课堂授课内容的积极创新,不断推进趣味性教学手段的改变,不仅符合教育改革工作的具体要求,也能够在构建高质量课堂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需要出发,积极从多角度入手选择更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完成对授课工作的创新。这样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的自觉性,也可以在营造更加愉快、活跃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能够始终在学习热情的驱动下,保证学习效率的更好提升,进而达到推进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目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通过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值得被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逄建霞.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19(12)
[2] 司金环.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小学时代. 2019(34)
[3] 张姬.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2)
[4] 胡玥绚.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 2020(03)
作者简介:吴晓露,研究方向:小学创意美术,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