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霖
玉田县亮甲店中学 064100
摘要:在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促进全面发展。以美育德是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应用音乐艺术表现中美的教学落实立德树人,实现新课改下的综合素质培养。初中音乐教师要重视以美育德在教学中的落实,并从课程教学现状出发,做教学策略的改进,以此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获得综合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以美育德的含义,分析了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实践教学的策略,希望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思想品德的提升,提高课程教育质量。
关键词:初中音乐;以美育德;策略
前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育和德育同等重要,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一直以来只重视美育的开展,让学生感受音乐美,创造美,忽视了德育与美育的关系,所以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的开展也就没有具体的落实。对于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认识,从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感受和体会做设计,以美育促进德育的有效开展,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艺术学习过程中获得个人素质的发展,完善初中音乐的素质教育落实。
一、以美育德的含义
以美育德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美的认识、感受中审美思想和情感的健康成长。而在形式上需要学生有美的认识,美的学习中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就需要情感体会,注重体验,使审美学习有综合素质的发展。以美育德的目标以审美为基础,当学生能够进行审美也就能做主动的思考,去审视和思考美的呈现,可以让美的感受变成心理认知,汲取其中健康的思想。因此,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以美育德符合教学需要,能够让使学生的在音乐学习中有个人行为素质、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的初中音乐学科地位得到了提升,并且在教学形态上也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讲解转为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实践和鉴赏,学生在能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对于音乐的学习也就在知识的理解基础上有情感和文化的体会,有艺术性的感知。初中音乐在这种转变下,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音乐需要、情感、文化、实践按为核心素养,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以美育德的教学实践符合当前的课程现状,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和目标,也教学方式契合。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做教学上的改进,将以美育德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方式、方法、内容、知识作为以美育德的载体,潜移默化的实践美育和德育。
三、初中音乐以美育德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自身作用塑造美的形象
初中生的行为和思想多是依靠实际生活中的感受,有较为个性化的思想认识。所以,在音乐教学的以美育德的开展中,教师要建设并发挥出自身的表率作用,用自身作为载体,塑造美的形象,以达成对学生的影响,实现德育教育,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守时自律,注重仪表和文明礼仪,尊重学生,这些行为都可以被学生进行具体的感受和体会,也就实现了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同时,教师在自身教学行为中渗透德育,还能有效地增进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中变得积极主动,有助于自主学习兴趣的建立[1]。通过教师形象的塑造,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认识和文明思想,更容易被处于中学生所接受,也能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文化和师德文化得到传承。
教学中的以美育德还要注重实践行为的感受,需要落实到教学方式中,以组织学习探究过程实现对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有社会交流和发展能力的发展[2]。这是音乐教学中美的塑造,以让学生去做感受和体会,在学习中体会行为美,从而达成育人的目标。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缺乏音乐感受的思考,呈现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在其中缺乏实践感受,以美育德也就无法开展。对于此需要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让初中生的想法和认识得到转变,深入地感受音乐学习的感受,在教学中塑造美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让其主观表达音乐体会,在欣赏歌曲时允许打节奏、哼唱等行为,落实声势律动,提高音乐学习的感受,也让学生产生音乐情感认识,有探究和创新的内在行为,能够去感受美、挖掘美、体会美。然后在歌唱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以音乐演唱活动和歌唱交流的方式开展合唱,以此使交流美、实践美、合作美得到展现,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3]。教学方式下美的形象塑造,可以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效率,保护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也让以美育德有了展开的空间,能够让学生在过程中受到德育影响。
(二)以音乐文化美培养思想道德
音乐课程是艺术的学习,初中音乐教材当中有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在以美育德的策略上需要将音乐知识中的德育进行挖掘,并阐述出来,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有德育认识的积累,从而实现有效的以美育德。其一,初中阶段音乐教材注重素质培养,所以其中的内容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而在相应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将其中的爱国思想展现出来,能够实现有效渗透,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比如带领学生分析歌词中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思想,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这就让爱国主义教育随着知识的学习得到了有效开展[4]。其二,现在的初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传承民族音乐是提高学生个人文化素质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教师就以传统戏曲做欣赏,并组织学生去尝试演唱,体会传统文化,促进音乐知识的积累;再比如在教学中引入宫商角徽羽的中国五音,让学生体会中国的音乐,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培养民族意识。在对教材中德育内容的挖掘和表现上,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德育内容的确定,以自主理解认识为基础,也保证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合,实现以美育德。
(三)以音乐中的美培养综合素质
音乐中的美不光有内容,还有情感和文化,在教学方法上运用音乐的美能够培养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心理、思想、行为上的全面发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以音乐中的美培养综合素质需要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和感受中,保证音乐知识的个人理解中有美的升华。其一,音乐是个人美的体现,其中蕴含自身浓浓的情感和思想认识。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引导学生去鉴赏分析,探究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和情感,并将这种体验和感悟表达出来,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达成以美养心,使音乐洗涤心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第二,教学方法上以美扬善,发挥音乐的艺术本质,以音乐陶冶情操,实现德育的目标。比如引领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文化,从艺术的角度欣赏音乐中的旋律,以此让音乐美在聆听中走进学生的心间,实现素质教育。第三,音乐的学习和感受是多元的,每个人在音乐的感受上都会有差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主体出发,鼓励音乐中的创新,去做音乐内涵的挖掘,以美导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醒味观,并有个人素质的提升。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学中以美育德的开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有了全面发展,不仅实现了立德树人,还让音乐知识学习有了更多的感受和体会,对于兴趣学习和审美思考都有帮助,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显,可以保证音乐实践学习下的综合素质发展。但是,在以美育德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考虑初中生的叛逆性,以在教学过程中减少要求,多做音乐美的体验,以此来保证以美育德的有效开展,让教学与成长有所统一。
参考文献:
[1]金爱花.以乐育人,以美育德——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0(22):42-43.
[2]尚旭霞.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20):29-30.
[3]夏明珠.德育教育与初中音乐教学关系探索[J].北方音乐,2019,39(06):145-146.
[4]李娥.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解读[J].中华少年,2018(2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