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混合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李霞
[导读] 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快速时期,同时心理发育要慢于身体发育的速度,发育不平衡感容易形成中职学生敏感的心理,遇到挫折时容易受到打击而变得消极。
        李霞
        青岛华夏职业学校    266000
        摘要: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快速时期,同时心理发育要慢于身体发育的速度,发育不平衡感容易形成中职学生敏感的心理,遇到挫折时容易受到打击而变得消极。结合体验式教学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改善不良的心理状况,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素养。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职学生,体验式教学
    
        在人生旅程的起点上,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成功的关键。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快速时期,同时心理发育要慢于身体发育的速度,发育不平衡感容易形成中职学生敏感的心理,遇到挫折时容易受到打击而变得消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学校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改变了过去以“成绩论英雄的”教学评价模式,与前几年相比,因考试焦虑而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明显少了很多,但是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又占据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承担意识较弱等等。基于这样的现状,中职学校在一年级增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意图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改善不良的心理状况,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素养。体验式教学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方向,结合体验式教学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帮助中职学生提高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定义、特点分析
(一)体验式教学定义
        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当前学生心理现象,以生活体验的方式提出的一种心理健康教学思想,同时彻底挣脱了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围绕某一心理健康主题,安排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其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特别重视学生的活动和情感体验,让学生身处体验之中,通过观察、体验,促使不同的感官融入活动中,让他们慢慢实现广泛地、灵活地感知生活,让他们建立起一个丰富的情感体验环境,让学生有所感受,进而提升情感感受能力,改善不良的心理情绪,建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
(二)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1.生活性。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情景的营造,而这个情景应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才能在自己的感情中融入积极向上的态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2.情感投入。体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认知,更是一种内在的情绪体验和内心感受,即体验离不开情感。
        3.亲历性。学生的体验和心理教育应该是学生亲自经历的事件以及对事件的感悟,而非对一些虚幻或不存在的事情的想象。亲历事件能够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感悟和情感,表达最真实的感受,这样的体验并不是他人所能够替代的。
4.学生的体验具有个体性。学生并不是带着空白的大脑走进教室的,而是以其已有的兴趣、需要、价值取向和经历等去感受、理解,由此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特有的情感体验、领悟和意义。
二、当前中职学生遇到的心理困境
        依上文所述,体验式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课堂中亲历自己遇到的困境,才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解决自己的困难,提高心理的抗压力,最终提升心理的健康程度,那么辨别中职学生普遍遇到的心理困境十分重要。
(一)学生自身的性格弱点
1.脆弱的人际关系
        当前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尽管二胎政策已经实施,但当前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在独生子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父母溺爱让中职学生从小并不重视友谊的发展。中职生活不同于在初中教育环境,集体生活氛围浓郁,部分学校还设置有寄宿制。中职学生的这种心理和性格习性,让他们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较差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行为难以捉摸,喜怒无常,经常打人骂人,或经常动手动脚威胁别人,狂妄、粗暴;不懂交往规则,不善于处理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责任感。
2.逆反心理时间提前,逆反期延长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中职学生获取外界信息渠道变得越来越简单,这直接增加了中职学生的知识量,但由于中职学生还未形成信息筛选和处理的逻辑机制,过快的信息增长让不良信息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度增大,造成逆反期的提前。主要变现为犯错误后不能诚恳的接受老师的批评,毁坏班级或自己的物品,故意与同学发生摩擦,甚至对同学和老师进行报复。


3.普遍的厌学心理?
        知识越容易被接触,重要程度也就越容易被忽视。不可否认的是,智能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让教育的难度逐渐下降,但让教育的效果提升的难度则在增加。大量的学生通过学习软件来直接获取作业的答案,省去了思考的环节,还有学生通过观看在线的微课学习,而忽略了同老师的交流其他学生的互动,没有了教育者的答疑解惑,学生对于知识变的一知半解。此外,中职学生升学时,本身就有一部分属于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如何管理和引导这部分学生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难点。
(二)来自家庭教育的原因
        学生的心理成长与情绪波动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家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采取适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爱好,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较强的抗逆力,培养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价值观。而学困生之所以会出现缺乏学习兴趣,抗学习挫折能力弱等心理缺点,同家长的教育方式由很大关系。当前大多数中职学生家长都是双职工,会选择让家里的老人来带孩子,老人都有溺爱孩子的思想,长期由老人照顾的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骄纵蛮横的性格。甚至一些老人只管孙子的吃住,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功课等学业内容一概不管。这使得孩子一方面会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而没有养成基本的生活观念,而另一方面老人的放纵使得学生的性格越来越野,哪些自觉性差又顽皮的学生就便经常拖欠作业或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三)来自社会的原因
        学校周边的环境以及当前的生活方式,也会中职学生带来了一些困扰。以前部分学校周围存在着诸如网吧,台球厅,游戏厅等经营场所,加上父母不加管教,非常容易让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随着教育部一系列的政策以及社会严打等行动,学校周围的这些娱乐场所消失了,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会信息的传播随着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容易被中职学生所接触到,大量负面的社会新闻充斥着媒体咨询中,中职学生还没有辨别是非的思维和能力,很容易受到负面新闻的影响,从而产生厌学、逃学等消极的心理,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三、体验式混合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策略
(一)情境体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重在提倡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进行情景式教学的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活动的表现形式,而其中设计的相关情境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观察学生在体验式活动中是否很自然地展现了自我,是否能够通过积极的活动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这些都与教师创设的心理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途径创设符合教学情境的教育活动,使之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相适应。比如例如一名贫困的农村学生,有强烈的自尊感和骄傲心,很难与同学们和谐相处,室友为帮助他安排一次生日,协助同学们解决问题和矛盾。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并鼓励学生扮演角色,把自己作为故事的主角,利用心理健康学识和情境理解来帮助主角们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就可以帮助主角们提高心理知识的认知能力和使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心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有效提高。
        此外,中职教育除了教授基本的知识外,还兼顾培养学生社会性的生活和工作经验,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和这个目标相结合,提前锻炼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应用在某些实际的社交场合,预先演练必要的社交礼仪,通过口语训练,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创设了诸如“拜访老同学”、“拜访老师”、“拜访资深教师”、“毕业前的面试”等情境让学生讨论、表演再进行总结。在这一系列的模拟体验中,学生们既开拓了眼界,又逐渐适应了更多陌生的社交场合,在面对困难、危机的处理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从容应对,心理耐受力自然得到提高,心理素养也在不知不觉的得到锻炼。
(二)朋辈辅导,建立学生良好友谊
        儿童在成长中,除了亲情外,朋友间的友情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感情。当遭遇挫折或者困扰时,儿童可以通过向朋友倾诉来缓解心理压力,达到情绪的释放。重视中职学生的朋辈辅导,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且有效的措施。
        朋辈群体是指和案主处于相近年龄段的群体,该群体是案主最主要的朋友和友谊的来源。在朋辈心理辅导教育策略中,友谊建立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友谊是指同朋辈群体建立起较为亲密的伙伴关系,这个群体最主要的就是同学。在与同学的交往中,需要采取特定的策略来获得同学的信任,从而产生彼此之间的深入交流,以致相互模仿和融合,这个过程双方都需要相互的了解,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常识和技能。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辅导方案。
1.辅导目标
    (1)通过朋辈心理辅导教育,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积极的心理品质。
(2)通过建设朋辈小组,构建中职学生之间相互支持网络。
(3)帮助中职学生寻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建立起稳定的友谊关系。
2.主要辅导策略
谈话法、比赛法、对换角色法、设置场景进入角色
3.辅导活动程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