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激励机制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谭甘乐
[导读] 众所周知,在小学教学中,最不好管理的就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所以低年级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班主任头疼的问题。
        谭甘乐
        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波川小学,广西 环江547103
        摘要:众所周知,在小学教学中,最不好管理的就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所以低年级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是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期,他们对学校的纪律的概念比较模糊。他们还处于小学和幼儿园的磨合期,因为幼儿园主要是从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而到了小学则是培养孩子如何科学的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小学生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通过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激励策略;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
引言
        现如今,激励策略作为企业管理员工的新手段,已经广泛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中。而这种新的管理策略是值得借鉴到班级管理中来的。激励策略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班级管理效能还可以弥补传统班级管理束缚学生思想,弱化学生独立意识等方面的不足。因此,班主任可以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合理的运用激励策略,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也能够激发每名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在能力,进而使班级朝着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采用激励策略管理班级是班主任的一种创新尝试。
1 低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在不同年龄与阶段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特点,特别是刚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经历了千变万化的改变。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性格活泼,爱说爱玩,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不集中。在课堂上对学习无法全神贯注,有时“身在曹营心在汉”,一些教师把这种现象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严重的是有些教师不仅不理解这些学生的发展特点,还一贯认为这些学生不爱学习,时不时责骂、批评他们。其实,教师应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加以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能够细心观察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即使学生再顽皮不爱学,他们也会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爱上学习。
2 小学低年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低年级的学生不良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中有:孩子随口吐痰、说话不礼貌、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在墙上和桌子上乱写乱画等。众所周知,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有原因的,而这些原因的产生是由于家庭和学校的疏忽和学生自身管理缺乏造成的。如,在家庭中,现在好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是很多孩子比较任性,有的家长对孩子管理比较粗暴,导致孩子养成从小说谎的不良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关心与疼爱,忽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有的父爱或母爱,产生孤独、自卑、甚至产生自闭的心理问题。在学校,有些教师对低年级的孩子性格和特点不了解,导致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不正确,不能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再者由于学生自制力差、意志薄弱,抗挫能力不强,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管理而犯错。
3 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及意义
        对于激励机制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是总的归纳起来就是管理者通过自己的一种管理方式来说鼓励被管理者的一种教育目标。当然这种管理模式是通过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完成的动机,而不是被动地强加在被管理者的身上的,所以这种管理模式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深受师生的喜欢。而班级管理一般来说是指班主任按照学校的规定以及各班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这个班级的方法来对班级进行管理,但是需要因时制宜,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情况的不同,随之寻找适合的方法。无论是在教育先进还是落后的地区,班级管理都是作为一个重点来抓的,以此来培养适合我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才。


4 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措施
4.1 为学生制定目标,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教学中,尤其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为学生制定一个学习的目标,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基础,有针对性的为学生科学的制定目标。目标的制定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起到一定的监督和督促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目标设置,主要是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例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基础好点的学生教师制定的目标高点,让学优生吃饱,对于学生学习基础差点的学生,教师制定的目标要低点,让学困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得到发展。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保证激励机制构建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奖励机制
        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尤其对老师的赞扬特别的渴望。所以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标兵”,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的去学习,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奖励的机制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对于孩子们微乎其微的进步都要进行及时的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教师“慈母般”的温暖,并且在班级中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样既可以使得受表扬的同学积极约束自己向优秀的一面发展,渴望得到教师的再一次赞扬,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也是积极向进步的学生学习,也希望自己成为别的同学学习的榜样,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可。例如班主任老师可以选择上课发言积极的同学进行表扬,并且树立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通过发小礼品(铅笔和橡皮等学习用品)对其进行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积极发言的同学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从而使得其他学生上课也积极发言,促进学生的动力,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把这样方法落实。
4.3 评价式的激励
        众所周知,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哪怕是一个面带微笑的面庞也能让他们开心。评价式的激励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以往,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都是根据学生的最终表现来进行评价,学生的最终表现好,对学生进行表扬,学生的最终表现差,不对学生进行评价或者对学生进行批评。评价式的激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看到学生优秀的部分,也要看到学生表现较差的部分;教师要既看到学生的最终结果,又要看到学生的表现过程。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激励制度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还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进行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时候,在对激励制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合理地应用激励制度进行班级管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罗莎."激励"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浅议小学生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00(012):29-29,30.
[2]丁晓燕.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6,258(02):115-116.
[3]张建良.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7(3).
[4]丁晓燕.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6.
[5]叶雯祎.浅谈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00(012).
[6]陈翠红.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00(012):4-4.
[7]龚国平.浅析激励制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8,015(007):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