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教育中加强和改进班级管理的策略--以沈阳市岐山一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姜枫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小学教育在呈现出不同面貌的同时也呈现出雨多问题,其中尤以班级管理问题较为突出。
        姜枫
        (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4 )
                                                
一、研究目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小学教育在呈现出不同面貌的同时也呈现出雨多问题,其中尤以班级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如何发现、研究并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成为了教育研究的首要任务。通过调研,深入贯彻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切实做到学校工作服务于教育科学发展、服务于学生。从加强和改进班级管理现状入手,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学习实践群众路线教育一步引向深入,为构建科学发展的学校管理作出努力。
二、研究的工具和对象:
        采用问卷(学生、家长、教师)和座谈(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代表)的形势深入了解对象特点。
三、研究项目
        1、加强和改进班级管理方法与内容;
        2、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自觉性;
        3、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
        4、班主任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困惑;
四、调查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分析
        大多数的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影响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1、管理层。学校德育管理干部走进各个班级广度、深度不够。对班级间的不均衡发展把脉不准。对班级建设的指导力度不大。
        2、从班主任角色认同看。第一,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二,是校长实施管理工作的助手;第三,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第四,是协调沟通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纽带。班主任承担语数双科教学任务,全面履行班主任岗位职责,受到影响。
        3、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内涵、方法及功能存在误区。
        (1)班级管理中班风的形成、班级文化氛围的创设由于过程长、难度大、见效慢,往往造成被忽视,力度小。但是有良好的班风与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恰恰是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核心内容。
        (2)班级管理要按照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反馈四个基本环节开展工作。他们互相独立又相互依存,构成完整地班级管理过程。现实中,由于受到精力的限制,对于某个环节的忽略,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效果。
        (3)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管”多于“理”、“堵”多于“疏”、奉命行事多于以人为本、规章制度多于晓之以理、管理层面多于教育层面。此类班级表现在:在班主任的监控之中,能够健康发展。一旦脱离班主任的监控,问题就会接踵而出。班主任科目没问题,科任教师驾驭课堂存在困难。这与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强压多于疏导有直接关系。
        (4)在班级管理中,有重结果轻过程的状况,造成班级发展不能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轨迹进行。
        (5)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方法单一、缺乏思考,事倍功半的情况存在。        
        4、班主任精力分配影响班级管理。
        开展班级管理三要素:要有人(班主任)、有时间(分科、班容量大、生源)、有方法(学习、指导)。目前,班主任研究班级、学生的精力投入不充分,具体表现为学生习惯养成不牢固。一方面体现在由于班主任身兼语文数学双科教学任务,疲于教学,对学生全面关注、关注全体学生不够。一种恶性循环正在形成。班主任作为语数教师,在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引领下,往往将教学成绩作为衡量自身工作水准的重要指标。在追逐成绩的过程中,精力受到影响和过多牵扯,从而忽视班级管理。

但是好成绩来源于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的统一。没有稳定的班级管理,课堂秩序做保障。何谈用心、安心。另一方面体现在班主任的日常事务过于繁杂,班容量过大,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投入精力有限。        
        5、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与科任教师、家长协同作战,全员育人意识及协调能力欠缺。        
        6、班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态度及意识需要班主任进一步引领。

(二)制定对策:
         落实以人为本,引导班主任通过加强和改进班级管理,统筹兼顾,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从学校管理层面、班主任实施层面等方面提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重视度及实施的有效度。
        1、建立一支具有现代德育观念和很强德育能力的班主任队伍,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1)建构班主任德育能力体系向导,引领班主任加强学习。
        (2)加大培训与指导,不断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成立班主任工作研究会,依据班主任需求开展班级管理方面的培训、交流、研讨以及校级现场会、观摩会,使之成为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基地。同时开展班主任技能技巧大赛、班级文化现场会、主题班队会观摩等关于班级管理的各项评比表彰,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热情,真正把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引入到日常的班级管理之中。
        增加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相关培养内容。例如班主任急需接受心理适应性的培训和教育。同时班主任也必须学会心理调节,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因为正确判断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改变用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的做法,提高班级工作的实效。
        加大对青年班主任、骨干班主任的培养力度。
        (3)更广泛地开展德育科研,形成德育科研网络,并吸收全体班主任参与,以科研为引擎带动班主任成长、改进班级管理。        
        (4)保证德育投入。一方面是精力和责任的投入,落实班主任是德育队伍中的骨干中坚力量,落实育人是班主任的首要职责意识,引导班主任正确认识工作现状,指导其有序合理统筹安排个人工作,拿出精力投入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另一方面保证经费的投入。        
        (5)运用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热情。通过建立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的评价、评比、表彰工作。切实发挥校级十佳班主任、区优秀班主任、市级优秀班主任的榜样带动作用,全面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2、规范班级管理和少先队管理行为。        制定《班队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流程》以此作为优化班主任工作手段、条理班主任工作、实现班主任管理环节优化的方法之一。《班队手册》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备忘录、工作轨迹记录,为总结班主任工作做好了准备,同时也成为了客观评价班主任工作的依据。
        3、以班级文化推动班级管理。        结合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对班级文化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推动班级管理。
        4、构建网格状德育管理机制,促进班级管理进程。
        5、利用多项资源,构建四维管理网络,共同推进班级管理与建设。
        6、建立机制,引领班主任在反思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现状。
         7、建立班级质量评价体系        
        8、学校德育干部对班级建设的指导力度一方面要加大,一方面要及时有效、因班而宜。



作者简介:姜枫(1995.8—),女,汉族,籍贯:内蒙古阿拉善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小学教育,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