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琼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裕丰街小学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小学教育期间,德育教育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快速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也能对日常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德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深远影响。作为小学班主任,需要及时发现德育中存在的不足,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思想与教育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新时代教育改革中将德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要求学校和班主任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建设,积极开展并优化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其中,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教育手段,对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着催化作用。适时、充分、恰当地鼓励学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设置适度的奖惩措施
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充分做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为此做出相应的激励方法和惩戒制度。但是在制定激励方法时要制定正确的奖惩制度,不恰当的奖惩制度落实在课堂中时,会影响学生因此生成不良情绪抗拒管理。对于学生的努力若老师设置奖励太小,不会激起学生的自我学习积极性,但若奖励设置太多会导致学生过于注重奖励而为了达到“目标”而忽视学习态度的纠正,忽视了学习教育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惩罚太小,学生对于错误的程度达不到一定的标准,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造成的严重性,继而后来容易导致问题反复发生。但是惩罚过于严重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内心,使德育教育应起到的效果与原本理念背道而驰。所以,老师执行奖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保持适度原则。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如若发现学生有不专心,开小差等现象时,可以及时制止,比如在数学上发现学生有开小差现象时,数学老师可以对开小差的同学提出“整理数学笔记,一个考点对应几个例题,“制作数学手抄报”,这样以来既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得到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然而对课堂表现较好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作业减免卡”,可以减免课后作业,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进行德育教学
虽然小学生处于认知和心理机智发展都不成熟的阶段,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学实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因此在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例如,同样的小学阶段,一年级与六年级之间的跨度便是相对典型的差异性年级,所以面对此种学生,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理解能力差异问题,同时结合学生性格、小群体集合趋向,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比如德育教育的执行对象为小学低年段学生时,可引用《狐假虎威》 《孔融让梨》等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即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该做什么或者怎么做等问题;在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由于具备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小学高年段学生,教师在贯彻德育教育时应该注意融合一些具有实践含义的内容,比如对学生进行“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等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三、抓住时机,注重激励措施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小学德育中实施激励措施要注重时效性与适宜性,保证激励措施准确合理。小学班主任在采用激励措施时要准确地抓住时机,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选择激励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措施的效果。比如:班主任在课堂上讲到要爱护环境时,就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问学生:“请问我们班有哪位小朋友知道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爱护环境的行为呢?”如果这个时候有两位同学举手,班主任就可以先请第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当第一位同学讲完之后,班主任可以说:“嗯,这位小朋友讲得很不错,我相信我们班中的小朋友也能够在生活中做到。那么我们再来听一听下一位小朋友的看法吧。”当两位同学都讲完之后,班主任就可以表扬两位同学:“这两位小朋友都讲得很好。其他没举手的小朋友肯定还有更好的想法,下次一定要举手哦。”通过这种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德育知识,并且表扬举手的学生,鼓励未举手的学生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使得激励措施更加有效。
四、运用生活实例,创造德育情境
德育主要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得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德育知识。而德育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其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因此,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应从实际生活中吸取经验,强化课堂教育知识。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深化知识,塑造学生观念行为。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与德育相关的事情,比如:帮助父母、关爱他人、礼让谦卑等。小学班主任在传授相关德育知识之后,可以通过生活小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帮助父母做一次家务,及时把家长的鼓励反馈给学生,并奖励学生;让学生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且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与奖励;另外,在学校,班主任可以以身作则,随手捡起地上垃圾、尊重学校领导、主动帮助同事,以此引导学生,规范学生行为,使得学生能够身处于一个优良的德育情境中逐渐养成自身良好的品质。
五、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教育中重要的工作之一,培养小学生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教育目标,发挥自身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全面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差异性,以身作则、营造情境,鼓励、表扬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德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够兰.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融入有效激励措施的方法[J].成功(中下),2017(13):28.
[2]陈艳萍,杨光卿.新课改下的激励教育方法在小学班主任 1 工作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7):173-174.
[3]刘瑶探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