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勇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龙潭镇二中学校 云南省宣威市 655417
摘要:数学是灵活思维的体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当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需要。要想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师需要优化数学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围绕着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来展开具体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效性;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技能、锻炼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要做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背景下,教师应增强对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关注。在实际教学中,联系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发展水平优化、创新教学策略,并融合多元化的教学元素,让数学课堂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无限的活力。
2 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轨
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将来进入社会时候能够将自己在学校内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上的工作与生活之中,做一个能适应现现代高速发展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尽一份力。然而现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的实际生活接不上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仅限于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数学学科本来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异常紧密的综合性科目,而我们课堂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生活就违背了数学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而且如果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轨,人生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理解课堂的数学知识,不能将学到的是数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的生活中,这就会造成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入,也非常容易降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2.2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过去古板老套的教学方式,他们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也不看重对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营建,只是一味地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等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以学生的角度和层面来看待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久而久之,学生的疑惑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增多又得不到解答,就会让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变得更加消极。
3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和实践
3.1 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来丰富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引发学生自发的进行思考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数学现象,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等。而且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生活中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还能够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保持相对的活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比如说,老师在对于几何内容这一章的课堂教学,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发的去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几何形体,要思考这些几何形体的点线面存在何种的数学关系。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挖掘,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相对兴奋的状态,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自主的思考对于数学知识有自己的个人见解。或者老师在课堂的数学教导工作中也可以组成各个小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观察到的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进行交流讨论。这样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从同学那里学习到自己思维考虑不到的盲点,并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小组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能够保持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处于兴奋的状态。
3.2 设置导学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数学思维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是提升学生学科思维品质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过分依赖教学的状况.通过设计导学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探究学习内容,以此启发数学思维,增强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1.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圆,随意画出一条直线和一个点,你能找出多少种位置关系?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和圆的半径有关吗?3.如何通过圆的半径来判断直线和圆的关系?在以上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在草稿纸上尝试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点在圆外、在圆上、在圆中,直线与圆相离、与圆相切、与圆相交,每位学生都找到了这几种情况的全部或几种,通过课堂讨论将所有的情况整合到一起。随后,学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圆的半径找出直线和圆的关系,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来提示学生,如怎样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呢?并在黑板上画出圆心到直线的各种连线,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从圆心做直线的垂线即圆与直线距离的定理。随后,通过比较圆心与直线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得出直线与圆的关系。在问题的指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找到了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位置关系的判断依据等重点知识内容,在主动动脑思考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数学思维品质。
3.3 整合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3.3.1 开展联系性教学
从整个教育体系来看,各个学科之间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并且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联系起来,促使数学学科纵向发展。比如,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将初中数学知识划分为“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数学与代数”“空间图形”等,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3.2 开展综合性教学
实用性是数学学科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数学知识融入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尤其是理科学科,如生物、物理、化学等等,充分展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综合性教学,实现跨学科学习,可以有效消除各个学科之间的隔阂,还能借助数学知识解决对应的问题。
3.4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有着极好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耐心得到激发;其次,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上的角色位置,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使他们拥有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动机;然后,教师的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后,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做到循循善诱、逐层递进、由简入繁,充分给予学生消化和掌握知识的时间,使课堂教学的环境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数学有效课堂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种价值追求。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围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自身的教学特色发展适合本班级数学教学的风格,推动教学质量获得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春龙.提优补差,提升初中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9(32):121.
[2] 刘红.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J].农家参谋,2018(22):129.
[3] 郭廷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科技资讯,2017,15(19):169-170.
[4] 李燕,陈利平.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163.
[5] 温婧.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才智,2016(1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