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凤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南城第一小学 274300
摘要:数学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数学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小学生在这个年龄层次进行学习有时候会感到十分吃力。因此,想要树立起小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教师就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就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图形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受,来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题目涵义,促进着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融入;实际生活
数形结合的核心应用就是将“数”与“形”进行交流互换,从而使数学当中的抽象知识简单化。通过图形与知识相结合,进而让学生掌握数形之间的联系,这样数学当中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在数形结合的带领下,能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养成独立自主的数学思维,最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发展。
一、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
数形结合中的数与形一直都是数学当中最基础的研究对象,它们之间能够在数学应用中互相转换[1]。从表面意思不难理解,数就是代表数字;形则代表图形。因此数形结合体现的就是数学问题在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学当中一些抽象的集合知识,通过图形可以直观传递到学生意识中,进而方便学生轻松解决问题。数形结合也在数量空间影响下得到了更好的应用,从而将数学当中的数据内容与几何同行相结合。学生在数形结合思想的促使下,能够在解题时找到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图形与数据相结合的方式也让学生解题效率得到提高。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数学概念中
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点中,数学概念占据一大部分。而有些数学概念在小学生这个年龄的理解范围内十分抽象,这样长时间的抽象思维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十分困难,久而久之,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就会慢慢丧失[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直观清晰的图形,更好地理解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数形结合的思想灌输对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此思想加以利用,不断地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会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难题,通过最简单最直观的图形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这一单元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圆”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设备,来为学生播放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像自行车轮胎、圆面镜子等。然后再向学生发问“自行车车轮中的车条是否等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就会展开积极思考和讨论,教师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把圆想象成自行车的轮胎形状,然后圆心就是轮胎中间的轴承,这时候学生在脑海中有了清晰的认识,就会知道在圆中一切从圆点出发到圆上的线段都是等长的。学生有了图形概念的引导,对圆的概念便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就是教材当中所说的“在同一平面内,圆心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根据概念的灵活变通学生也会指导圆的特点,“圆内的无数条半径都是等长的”。
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差别就是,教师能能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通过身边随处可见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教学,学生在数形结合后概念的引导下,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扎实。
(二)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计算过程中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社会经历和人生阅历上的经验还不充足,在数学知识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受这样年龄特点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任务一直进行的都不是很顺利,很多时候,教师自认为将知识已经讲得十分细致了,但是学生还是无法理解[3]。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数学教学顺利进行,就要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数形结合思想最终加强对计算过程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得到“余数”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利用十根小木棍,能够构建出几个三角形?然后在鼓励学生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来将搭建过程表现出来,学生在研究和讨论中最终会得到结论:10除以3。教师首先要对提出结论的学生提出表扬,然后在进一步地进行提问:谁能告诉我这个除法计算过程最后的商是多少?学生在摆设火柴过后就会发现能摆出三个三角形最后还剩一根木棍。学生在这样直观概念的理解下就能知道10除以3最后的结果是商3余1。通过数学结合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快速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概念,同时也深刻的了解了计算过程,从而培养出了活跃的思维模式。
(三)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形结合运用中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光是要在学校取得良好的成绩,最主要的是要将数学知识灵活掌握从而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实际教学时,应多利用生活当中的元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的数学元素会更加直观的理解知识点,思维模式也会得到有效拓展[4]。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和加减法》中,教师可以在课下安排学生去自己买菜,然后在零钱找换过程中,让学生清楚认识加减法的应用;还有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当中,教师要首先提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问题:生活当中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是正方形的?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就会在放学回家后积极收集信息,最终得出结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文具盒等很多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通过将数学概念和实际生活元素进行组合,能够让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在理解上也更容易接受。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生活当中的元素以及各种各样的图形,直观的理解知识内容,最终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锻炼思维能力,使学生都能成为数学素养综合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玉萍.以形助教 凸显实效——刍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0(22):163.
[2]李会科.以形助教 凸显实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中),2019(12):28.
[3]刘占赟.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上),2019(01):58.
[4]张伟.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