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来
重庆市丰都县重庆地税希望小学校 408227
摘要:由于数学本身带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并不感兴趣,为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性,生活教学理念走进小学数学课堂,随着生活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入,改变了学生对数学脱离生活的认识,因此,文章将重点分析与研究生活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并提出如何在生活教学理念下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
关键词:生活教学;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
前言:通过长时间的教学研究发现,之所以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并不感兴趣,主要与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脱节有关,尤其是应用题教学中,他们认为应用题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差较大,导致学生认为学数学没有实际意义,这样便降低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便显得异常重要。
一、生活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应用的意义
任何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学习亦然,因数学本身有着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如果应用题题干与生活脱节则更容易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而将生活教学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应用题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题干的理解能力,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同时,生活理念的运用,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认识。此外,随着生活理念在数学应用题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更容易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二、生活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分析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解题思路
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更在于增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奠定基础。而应用题是数学中最能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题型,如果用生活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这就需要在设计应用题题干的过程中,以学生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2]。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中《小数乘整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应用题:“一支圆珠笔的价格是2.5元,我们班有40名同学,老师需要为每一名同学买一支,那么老师应该支付多少钱呢?”面对这样的应用题情境,学生会自主的进入其中并计算,他们会根据已有知识得到:2.5*40=100(元)。同样,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设计方式,让他们给同桌设计一道与小数乘整数相关的应用题,然后再解答,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生活化应用题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也将发生改变,应用题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可怕。
(二)重视生活运用,扩大应用题运用范围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应用题也是如此,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只有出现在教材或考试卷中的才是应用题,为改变学生这种思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生活的运用,将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例子引入到教学中,并适当扩大应用题运用范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应用题无处不在,减轻他们对应用题的恐惧感[3]。以往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学生一看到题干便感觉没有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将题干改编成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三角形面积》这一课时,遇到这样一道应用题:“一个三角形面积为0.24平方米,高是6分米,求底为多少分米?”学生看到这样的题干,第一感觉便是生硬,与现实生活较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改编成:“一红领巾的面积为0.24平方米,已知高为6分米,那么它的底是多少分米呢?”这样的改编会让学生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红领巾,有它作为参照物,学生在解题中也会更感兴趣。学生会发现题干中的单位是不同的,所以会先统一单位,即0.24平方米=24平方分米,然后再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24*2)/6=8(分米)。同时,这道题目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考察能力,也考察了学生对事物形状的观察能力,更可以检测他们对米、分米之间单位的换算能力,这也是扩大应用题运用范围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看到学生是否认真审题。
(三)以生活为背景设计应用题并解题
以生活为背景设计应用题也是将生活理念融入小学数学中一种可用的方法,只有足够生活化的应用题,才能激发小学生的解题欲望,让他们看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所在[4]。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经常需要学生通过做应用题提升他们对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设计应用题的过程中应保证题干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联:“教室内需要制作一些长方体垃圾桶,它们的长度为30厘米,宽度为15厘米,高度为10厘米,制作10个这样的垃圾桶需要多少材料呢?”为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制作,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题在现实生活中实真实存在的。为完成解题,学生会利用尺子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并制作出不同的侧面,再将这些侧面整合在一起,通过他们的动手测量与制作,便会逐渐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何为:(长×宽+宽×高+长×高)*2,这样的授课方式远比直接告诉学生公式要牢靠得多。尽管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对所学知识的把握能力也明显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应用题,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并不是一项很难的教学,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理念,将生活元素引入到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参考文献:
[1]黄志勤.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C].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146-147.
[2]杨芳.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3):118.
[3]段军萍.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创新教学之我见[N]. 发展导报,2016-06-17(025).
[4]邓爱勤.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能力[J].亚太教育,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