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才
湖北省老河口市李岗小学,湖北 襄阳 441804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整合多种教学因素,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生态课堂,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在数学生态课堂中,注重学生学习状态的优化,注重学生的生态成长和个性化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生态课堂”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课堂,它不仅能迅速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而且能使学生在享受课堂学习过程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知识,实现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个好的数学生态课堂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加和谐,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它要求教师在生态课堂建设中贯彻人本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特别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整个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讲课为主题,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陷入了不利的境地。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心理状态,求知的欲望也逐渐消退,这些都是非生态课堂的结果。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教师应以构建生态课堂作为数学教育的起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圆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实际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圆周长公式,利用圆周长与矩形周长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使学生了解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公式,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实用类的题目,让学生自行解答,或分组讨论,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如有一个圆形的水池,其半径已知是10米,那么整个水池的周长是多少?老师通过运用公式可以很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充分的激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中互相提问,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已知的直径或半径求周长,也可以是已知的周长求半径。
二、加强课堂与师生的互动,充分保障课堂的动态发展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和谐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充分保障课堂的动态发展。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应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用温柔耐心的态度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的温暖,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举例来说,在进行「认识图形」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活动,先剪出一个矩形,再利用这个矩形再剪出一个矩形,然后向学生提问:「沿矩形对角剪出什麽图形?」学生非常好奇,纷纷举手,发现已得两个三角形。这一共同参与的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把握了各种图形之间存在的联系,更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态课堂教学全面展开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师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等方面还比较薄弱,教师应积极发掘生活中的元素,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与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愉快的探索,大胆尝试,深刻体会数学知识本身的价值与魅力。
比如:在开展"小商店"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超级市场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让学生扮演理货员,让学生扮演收银员,让学生扮演消费者,“A学生拿着10元,买了两个苹果,花掉了4元,该找回多少钱?有几种找钱方法?…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人民币的使用过程,还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人民币。
四、建立评价机制以鼓励赞扬
小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表扬,从而获得快乐感,将在老师的鼓励和赞扬中增强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和决心。所以,教师要密切结合对学生个体情况的认识,通过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反馈情况,形成多层次的系统评价,采取以正面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方式,如设置“红花墙”、“好孩子上榜”等一系列的表扬激励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自信,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促进课堂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构建生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并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策略,对整个数学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高效构建。
参考文献:
[1]梅德荣.试论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生态课堂[J].学周刊,2018(02):71-72.
[2]朱大柱.构建生态课堂,让小学数学焕发绿色活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