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庄艳梅
[导读] 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
        庄艳梅
        四川省阆中市千佛镇初级中学校  637417
        摘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
        关键词: 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效率 研究
引言
        相对于初中其他课程的教学来说,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时间要少得多,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方式上做出改变。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连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比较放松并且高效的教学气氛,从而达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目的。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以兴趣为出发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参与的催化剂便是兴趣,只有学生在一定的兴趣爱好的促使下,才会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体,对于学习信息的获取方式多样,但需要抓住学生的爱好出发,便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全身心集中到一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学生多半对于画图感兴趣,则可以借助计算机中的功能,展示出画图效果参考图,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深入的学习。初学信息技术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是比较好奇的,可以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引下多进行实际操作,对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同时还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运用水平,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
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知识传输者的角色,处于主导地位,倾向于直接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一样,学生对教师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的接受程度,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直面新课改,在单位时间内追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化的知识与技能的收获。这就需要教师打破的教学模式,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信息技术教师要和学生多进行双向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感知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期待,哪怕是温和的目光、激励的眼神,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学习能力,巧妙地设置教学程序,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加强实操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是传道、解惑,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信息技术课程中所用到的电脑显示屏就好比学生平时写字用到的纸,鼠标与键盘就好比写字用的笔,其表现形式与其他学科大不相同。

因此,实操训练是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更多的实际操作素材,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创新,以促进学生实操技能的提升,并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把握真知。
四、运用个性化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差异化教学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深入学生的实际,努力把握好第一手资料。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制订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打基础,有目的地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比如在《文本信息加工》这一课的内容学习中,教师要先通过多媒体作品展示,让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加工有初步了解。随后,教师将需要修改的文档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熟练运用Word或WPS等软件加工文本信息,并且能够需要对文本进行综合设置。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因为信心不足或懒惰心理,学习时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这就要求老师想办法激励学生。对于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培养其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其兴趣,根据学生兴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设立目标,并督促学生达到。
五、延伸问题域度,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程教授中老师惯用的方式就是通过提问题进入教学的调度中,对问题进行制订、放置、剖析、解答、总结等多个步骤进行缜密的设计。例如,在学习有关文档的操作时会设计到“替换”的步骤,学生在了解和掌握这一项知识期间,老师可以为学生预备一个文档,先进行示范操作,针对有关菜单和指令进行详细说明,然后引导学生针对指定的部分实施替换操作。大部分学生均可以较好地把握这一操作技能。但是想要使其针对有关操作流程拥有更为系统和广阔的理解,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拓展性问题:假如需要针对文本内更长的句子或段落实施替换操作,学生能够采用老师讲的替换菜单完成吗?学生听完提问后,便会进入到思索状态中,同时进行实践检验操作,验证老师说的和自己猜想的办法是否可行。通过多次试验,学生便可以对有关问题构建新的认知思路。在对文档内的文字进行替换时,不管是替换单独词语、句子还是较大的段落均是可以实现的。此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想维度得以更宽广的延伸,如此创建出的学习模式才拥有更为深远的教学意义。
结束语
        综合来说,在当前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改变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认知,灵活的利用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更加出色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罗珊染.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实践[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0):251.
[2]陈勇.利用信息技术在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841-842.
[3]沈融.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7(04):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