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庆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中职计算机基础课作为一门信息基础课程,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信息素养,让学生学会应用,学有所获。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我从课前教师的任务设计、预习资料准备到课中的预习知识点掌握情况验收、团队任务实施和实时评价系统的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操作应用课堂焕发新的气象。
【关键字】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实训操作、动画设置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实践操作与应用为主,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策略大多以“教师演示讲授——学生模仿练习”为主要,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成效差强人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在尝试改变,希望让操作应用课堂焕发新的气象。在第八章<PPT演示文稿制作>的教学中,我把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梳理,把这些粗浅教学思考与实践进行了整合应用。
一、任务设计,巧埋“三计”
叶圣陶说:“教师之所以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个课堂的“时机”是很大程度由教师人为安排的。因此,教师在课前的任务设计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埋下一个个“激发学生思考”的时机,让课堂教学中时时迸发出一个个促进学习、提高能力的火花。用教师的巧思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1、团队任务,埋“协作互助”之机
团队任务之与个人任务,我认为好处有三:其一,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学生个人很难完成整个任务,必得大家通力合作方能达成,这就有效地促进学生协作能力的锻炼;其二,团队任务比个人任务复杂,实操量大,可承载的技能点越多,学生操作后的收获也越丰富;其三,能在课堂中完成一个颇具规模的作品,也能有效振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因此,不妨在课前设计一些考验团队能力的“大”项目,激发出学生1+1>2的团队力量。
2、演练重点,埋“夯实技能”之机
在任务设计中,每个学生承担的子任务要兼顾“课堂教学重点技能的演练”,又要兼顾任务最终成果符合科学与审美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总体任务时对技能点安排和任务效果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例如PPT动画设置一课中,我以“职校学生蜕变故事”为PPT制作任务设计总线,将动画类型与动画选项设定为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把动画的添加与选项设置安排在故事展现的相应操作中。多变的技能点组合形式让团队中每个成员掌握并应用课堂的教学重点,真正夯实基础技能,为任务的全盘实施打好基础。
3、挖掘难点,埋“思维创新”之机
课堂教学决不能安于平淡,必须有思想的碰撞。我觉得对“教学难点”的理解与应用,便是思想碰撞的最好时机。如何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动一番心思。以“PPT动画设置”一课为例,我确定教学难点为“复杂组合动画的设计与运用”,我通过“不同位置的砖块纷纷松动坠落”的动态效果,促使学生思考多个对象的动画在计时属性上的搭配运用;又通过“汗水不断流下”的动态效果的实现,促使学生思考单一对象的多个动画在计时效果等属性上的配合使用。学生在突破教学难点过程中,奇思妙想不断,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激发。
二、平台搭建,备好“三方”:
在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比如网络平台的应用能力、信息的检索能力、并掌握一些行业的前沿信息等。因此,学生的预习也不能只是一本书、一支笔,而应该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式预习。
1、前置理论:知识点微课预习
我为学生预习所搭建的网络平台是课堂派在线课程平台,通过此平台向学生派发课前预习清单,在课堂派课程平台发布教师收集或自制的知识微课,以数字媒体的形式来呈现知识,更直观、更简明易懂,学生参与预习的比率大幅提高。
2、接轨前沿:行业作品观摩
“应用”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强动力。除了在课堂派上发布微课外,我还习惯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前沿作品一同发布在课程平台上。例如在PPT动画制作一课,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观看“锐普PPT”作品,让学生对PPT动画有了一个极具震撼的初体验,与行业前沿接轨,同时也拔高学生的审美眼光。
3、收集问题:学生学情调查
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成效,我想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情的精准把握。因此课前学情调查非常重要。例如我在“PPT动画知多少”问卷中,通过学生对动画小案例的剖析调查,我收集到学生对动画计时选项的关注不足,对复杂动画普遍畏难等情况,结合这些情况来设计课程,让教学更贴合学生的“脉搏”。
三、课中问答,初验成效:
朱熹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要开展实操任务,教师须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开展有侧重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协调团队成员间的实操任务分配。
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我问你答,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我把一个PPT动画基础案例的分解开来,一一向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与操作,能初步检验出学生预习的大致成效。比如:PPT案例中的“毛虫”图片如何实现其在放映中“从无到有”?从学生的回答中可看出学生对动画类型的基本形态的了解情况,以及对动画添加步骤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任务实施,见招拆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知识要内化,非得经历实践操作的洗礼。而理论基础指导下的操作任务执行还是常常会与困惑“狭路相逢”。如何继续前行,只能是见招拆招!任务的实施中,除了学生主动探索外,还可以依靠以下两“招”作为支持:
1、团队精神作支撑:
团队的作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①自主性:同伴们努力执行各自任务的状态会对团队形成激励,学生会尝试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一些问题。②互助性: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分享、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共同的进步。
2、教师力量作后盾:
在课堂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坚强后盾,我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指导一般可分成以下两种:①根据对课堂情况的预判,事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准备一些简短的微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即可,学困生还可反复观看;②对突发性的课堂问题,教师就需要现场分析,并做出针对性的指导。
五、实时评分,越战越勇:
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如果能有一个软件及时地给学生操作的正确性给出一个精准的评价,一定能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
在PPT动画设置一节中,我用VBA代码对专项动画任务编写了“动画设置教学管理软件”。用于实时收集、分析学生各页幻灯片的动画设置情况和统计各页动画的完成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有效激励了学生的执行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计算机教师应更好地利用自身具备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更有效,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青.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J] 民营科技2017(9)227
2.金峻山.简述“五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及流程[J] 成长读写月刊2017(10)
3.张志凯.中职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 江苏教育研究 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