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张经伟
[导读] 在公众法治观念不断提升的过程中
        张经伟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第四中学  322201
        摘要:在公众法治观念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社会地位和教学氛围有了明显的改善。许多教师主动构建完善的学科教学模式,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其中法治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非常重要,这一工作要求教师探寻全新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深化个人对法律与道德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一、引言
        我国积极倡导建设法治社会,培养公民良好的守法意识和守法观念。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非常迅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因此法治思想的引导以及灌输非常有必要。教师需要根据法律与道德教育教学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让学生意识到法治在个人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而主动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教师法治素养不高
        很多学生以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但是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说,有一部分教师的法治素养不高,难以真正的实现现身说法。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的树立良好的法治思想和法治意识,个人的法治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因此,无法主动将法治思维运用于个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之中,综合素养提升速度较慢,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较为浅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自由散漫,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无视理论联系生活
        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生活实际的融入,实践教学非常关键。但是教师直接忽略了这一教学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影响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利用个人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学习的理论知识维护个人的权益。这一点严重影响了学生活学活用以及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无从谈起。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法治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模式,关注教育教学理念的恰当融入。只有确保教师真正的做到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才能够逐步发展学生的法治观念,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和法治修养。教师需要明确学科教学的目标,通过对社会本质的研究以及分析,始终坚持法治社会的教育教学大方向。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教学改进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在学完知识后真正的在社会中立足。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调整以及改进要求教师逐步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关注法治理论和法治思想的不断丰富。以自身素养的提升为着眼点,鼓励以学生主动树立法治思维,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对道德与法治思维的分析,了解日常生活实际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当提升个人的法律修养之后,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需要了解各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法律知识,提升个人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二)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是非常普遍且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注重实例教学,以此来更好的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乏味性和枯燥性,学生也会变得兴趣也十足,主动在日常生活中感知道德与法治知识。这种理论联系生活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知,进而逐步发展个人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教师需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灵活应用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合法权益。比如在讲解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关注对学生的细节指导。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细节要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隐私权进行分析及研究。这一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方式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主动树立良好的法治意识。
        (三)明确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教师对学科教学的认知以及重视度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师个人来说,一方面需要关注法治素养能力以及法治思维的提升,另一方面需要了解法治社会的构建基础。比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时,教师需要明确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正确法治观念的树立以及不合法行为的有效规避最为重要。这一点要求教师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依据,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明确个人的法治底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做一个合格守法的公民,这一点对教育教学体制的改进也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我国的法律法规知识,鼓励学生学会主动规避个人的不良行为。抵御住外界的诱惑,保障个人选择的正确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教师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教学导向和教学。通过对各类问题的分析来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体现学科教学的时代价值。
        四、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法律思想以及法律思维的形成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需要主动发现学科教学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教师个人法治素养的提升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案例教学的实践要求。确保学科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也能够变得更加的主动。
        参考文献
        [1]杨跃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6).
        [2]杜丕厝.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