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采霞
黄梅县第五中学 湖北省黄冈市 435500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收获更多。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1 高中数学有效的教学意义
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动力,保证学生知识学习的乐趣,同时有效的课堂环境教学工作也能够让学生对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吸收能力。在进行有效课堂环境开发的过程之中,还需要遵循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则是导学案教学方法,也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再一次教案的设计,从最初的教学目标到后期的教学巩固,都需要进行分门别类地设计,这样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符合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快乐的教学环境,很多教师都认为快乐的环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之中获取知识的积累。但是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所以快乐教学环境大部分情况下并不适合数学课堂。所以,也能够看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加强,对于有效教学环境的创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有效教学环境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特别是像数学这类具有工具性特点的学科,教师无法真正的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导致教学工作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效果。
2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
2.1 突出数学学习重难点部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由于学生本身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很难做到全面系统的掌握,也限制了其整体数学素养的提升。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并有效化解教学的难点问题,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重难点知识,进而有效提升其该学科的素养。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时,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的关键部分。
比如在学习椭圆有关知识时,为促使学生以更高的效率对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以及特征等进行了解,同时掌握化简椭圆方程的技巧,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出实例,如地球的运行轨迹等,促使学生针对椭圆知识,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道具,如钉子与细线等,利用二者进行取点,绘制出椭圆形状,由同学按照该方法,对椭圆进行绘制。通过引导学生作图,促使学生可以对椭圆的定义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此之后,通过对椭圆知识的讲解,利用圆盘在阳光照耀下,地面所形成的影子等,作为椭圆案例,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进而深化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对比教材中所给出的标准的定义,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的重难点部分逐一进行化解,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以此促进教学整体效果的改善。
2.2 基于教材内容,强化学生的数学好感
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于一体的学科,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高中生来讲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这个“难”是完全可以突破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要基于教材内容,运用科学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数学兴趣,那么学生就会消减对数学的畏难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真正认识数学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的时候,首要的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好的情境引导课堂。
具体设计如下:以“猜礼物”的游戏引入课堂,教师将糖果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糖果在哪只手中,并对学生说“你确定吗?”。待学生猜了之后,教师打开没有糖果的手,让学生再猜一猜糖果在哪只手里,并对学生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然后揭示本节的课题——在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而一些是不确定的,今天就跟随老师一起去探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吧。这样的趣味教学,让师生双方的互动变得更加热情、积极。从高中生好奇心强这一特征入手,将游戏融入实际教学中,不仅能够满足高中生好奇、爱玩的心理特征,还能为日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鼓励思考,引而不发,活跃学生思维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三观,虽然这样的三观还比较稚嫩,但是也因此变得更加敏感,对于教师来说,要能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对其进行表扬树立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信心,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能够保证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鼓励内向学生大胆地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慢慢对学生进行引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真知的能力,进而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4 强化学生主体合作,锻炼个体数学思维
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求教师应结合新课改背景,围绕问题中心积极进行探索,进而有效解决存在问题,更好的对学生数学迁移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提升其探究与合作能力。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数学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培养,促使其得以更加多元的发展。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的开展思考与探索,形成针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强合作交流。
比如在对指数函数进行学习时,教师教学如何比较指数函数大小的有关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具体的有效比较其大小的方法。结果发现,一些学生提出可以运用函数图像比较大小,一些学生提出运用计算器计算出具体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一些学生提出可以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对大小进行比较。在具体进行讨论时,教师应当赋予学生充足的机会,切忌低估学生的学习潜力。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函数图像方法,对函数大小进行比较,掌握比较的方法。
2.5 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加强对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促使师生之间加强交流互动。如果教师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融入一些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元素,会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乐趣,也能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对于教学内容更加关注。首先,在创设情境时,要能够达到让学生触景生情生思生问的效果,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创设的情境要具有新意,可以引入生活中的问题,确保学生对此接受程度更高。
比如在“分类与整理”的学习中,要选择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不能空谈。在课前,教师准备好色彩、形状、用途不同的物品,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训练,以深化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能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学习中,教师不是一味和盘托出,而是适时地引导,让学生去自主思考和探究,不能单纯以教材知识为主而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课堂的最后环节是学生思维发散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带领学生回顾课堂知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3 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要不断增强教学活动的整体实力,并及时对教学观念进行调整,同时密切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情况。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课堂教学实效性持续提升,并进一步促使学生数学知识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波.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才智,2020(12):206.
[2]隆占平.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略运用刍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2):125-126.
[3]万华波.信息化视野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