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会娅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中心小学校 重庆市 408400
摘要: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先进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技巧使用,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意识上改变,使用创新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在开展情景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兴趣实施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乐趣,进而提升数学学习质量。本文在阐述时主要是对新课程教学要求分析,提出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策
前言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对于数学学科逻辑性、抽象性的学习特点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就要积极地寻找更优化的教学途径,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数学学习的参与热情。相反,如果教师不能运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那么学生很容易对数学产生畏难的心理,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运用灵活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1]。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上课时间老师一提出问题,马上就宣布小组讨论,随后小组成员之间交头接耳,教室里一片狼藉,有的小组只有组长在说,别的学生作为听众,什么都不做。还有一部分学生将这段时间作为玩耍时间。几分钟后,各小组的代表发言。有的学生说他对这道题讲解的看法。还有的学生说我的意见是…。尽管从表面看学生都特别积极踊跃回答问题,但背后反映出的是学生的不认真和放纵。他们并没有充分利用小组之间的讨论,大部分的讨论都是形式上的。学生们仍然关注着“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这显然不是真正的合作。
(二)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直接灌输和口头讲解的方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一些抽象的、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往往理解不了,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严重时会产生厌学的想法。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措施
(一)利用实践活动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小学生活泼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的情境中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实践活动情境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积极参与的过程来加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实践活动的情境创建,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认识钟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钟表的手工制作,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制作钟表模型,用剪刀剪出时针、分针、秒针,然后用数字写出时钟的时间点,最后,还可用自己喜欢的小贴纸或者画笔进行装饰。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更好的学习了。学生通过制作时针、分针、秒针的不同点,就能够加深三者之间的时间区别,进而进行更好的区分,然后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提问与回答”的拓展训练。
学生甲:时针从3走到了4,分针是走了多少分钟?
学生乙就可以回答:时针从3走到4就是分钟走了一整圈,一圈就是60分钟!
学生丙将“时钟”的秒针走了三圈,可以问学生B是几分钟?
通过这种实践操作的场景营造,学生很快地就掌握了时钟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区分和利用,就能够为本节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够加深课堂的印象,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不愿意受到束缚,因此在教学中,就要积极的改变方式,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比较容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教师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了解自己的辅助作用,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完成数学学科的探究。因此在课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师应注重数学概念和数学名人趣事相融合,向学生讲授,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觉数学的魅力和乐趣,感受数学学科不一样的一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人合作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学生通过各小组之间的讨论,将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使其进行碰撞和延伸,进而散发自己的思维和格局,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例如在讲解《统计》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然后,小组中的各个成员,进行分工。共同完成。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一个工厂年底要举办元旦晚会,组织人员要采买四种员工喜欢吃的水果,经过调查,员工进行了填表,请学生将选择较多的前四种水果进行统计。教师可以将水果调查的清单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分工完成资料的统计,接着每个小组挑选出一个代表,将已经统计完成的结果交给教师,教师进行评断,看学生统计的是否正确[2]。
通过多人合作的小组交流探究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升,通过每个人不一样的想法交流,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换自己的思维,找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和意义,教师也能够在这种模式中发现教学的弊端,及时的调整课程设计,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学科,也是因为这些特点使数学知识当中的概念、公式也变得更有严密性和针对性,数学学科知识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的作用,因此也就造成了数学教学方法相对较为枯燥和单一。中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因此想要呈现出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课程,就需要教师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有趣和喜欢。将多媒体技术运用科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在跟丰富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多样化。
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中职数学课程,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录音、图像、幻灯片等等教学工具,向学生呈现出一个优美的动画图案、鲜艳的色彩基调、直观的数学概念知识,从而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摇曳生姿的课堂氛围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学习状态的改变,就能够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而改变长久以来传统、被动地学习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加入,还能够积极地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创建一个真实地学习情境,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往往是课堂中的主角,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听,这种学习方式下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教师利用相关的教学软件和制作的相关课件,就能够为学生设计一个个真实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结束语
由上可知,在小学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探究知识中运用情景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3]。
参考文献
[1]肖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讨[J].读写算,2020(27):92+94.
[2]马鹏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新课程,2020(43):171.
[3]李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技资讯,2020,18(1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