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基于教师角色切换的高职在线课程实施研究 ——以《客户管理》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陈诺
[导读] 疫情时期高职在线课程实施面临着距离
        陈诺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
        疫情时期高职在线课程实施面临着距离、资源、组织等现实挑战。如何保障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不但考验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及实施水平,也考验了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资源统筹等多项技能。本文主要以疫情期间高职在线课程《客户管理》为例,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进行切入,对特殊时期高职在线课程实施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疫情 ;在线课程 ;高职;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根据《意见》要求,疫情期间高职院校将采取在线课程学习模式替代以往的面授教学方式进行日常教学。特殊时期,这种师生分离的现实情况下,达成教学目标充满着挑战性。
二、基于教师角色切换的高职在线课程实施研究——以《客户管理》课程为例
1、课程设计的实施者
        疫情期间高职在线课程主要存在教师对学生当下学习状态的无法直观掌握、不如现场教学可控性强的现实难题,而前期课程调研结果也显示授课班级学生总体自主学习能力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具体在课堂上表现为难以长时间专注学习、对理论知识点的学习热情不足。为了解决特殊期间这一现实难题,同时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理念,教师对《客户管理》课程在线教学的课程内容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具体体现在围绕强化“师生、生生互动”进行环节设计:每节课教师直播或录播的时间原则上控制在20-30分钟,充分利用学习平台软件中的“抢答、主题讨论、测验、选人”等一体化的虚拟社区来开展高频次的互动,借助平台统计功能对数据进行实时观测。由于学生自身差异性的存在,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到为不同学习水平、学习程度的同学提供个性化内容设置与在线支持。
2、课程资源的组织者
        课程资源建设是达到在线教学效果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优质的课程资源更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关键原因。此次疫情爆发距离原计划开学只有十余天时间,如何在短期内完善现有的课程资源建设,对于教师而言实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除了完成必备的课程录制工作,整合现有的优秀在线课堂资源成为了最强有力的课程辅助手段。截止目前为止,教育部已经开放了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在线课程2.4万余门,教师可通过遴选完成对优秀在线资源的课程整合。《客户管理》课程汇聚了多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资源作为教学支持。
3、课程效果的保障者
        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很大的不同在于教师无法实时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当下表现与反应,主要借助在线学习平台上的“教学统计”来了解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测验成绩等学习情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隐蔽性。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课程中碰到问题的反馈积极性低于面对面教学,经常会出现“不懂就算了”的对问题不主动寻求帮助的现实情况。此时,教师就要充分担当课程的沟通者,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收集课程中突发的问题与反馈信息,让学生感知到教师的“时时存在”。教师根据《客户管理》课程在线讨论区的交流情况针对性的给出学习建议。利用群聊、私信等功能鼓励学生交流反馈问题,促进师生、生生互动以提升课程效果。


4、信息技术的支持者
        特殊时期学生主要在家中利用手机、电脑进入学习通、钉钉平台进行《客户管理》课程的在线学习。一方面学生所处的听课环境网络质量不一无法保障上课效果;另一方面因为大量的用户在同一时间涌入极易造成学习平台的瘫痪现象。所以教师作为信息技术的支持者,需要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在学习平台的选择上做好二套以上备选方案,并提前做好测试工作,防止出现因为平台、网络等原因造成学生无法顺利展开学习的情况发生。通过教师课前多次平台比较测试,最终选择利用钉钉平台直播结合学习通平台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来保障《客户管理》课程顺利展开。对于个别家里网络信号不流畅的同学,教师开放教学直播回放功能供学生课后错峰登陆回看并实时给与在线指导。
三、高职在线课程实施要点
1、以学习者为中心,优化课程设计
        在线课程虽然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供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回放进行自主学习巩固,但高职学生存在认知能力、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情特点,围绕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例如采用科尔伯格学习风格分类量表进行测试,将学生划分学习类型。在此基础上,特殊疫情期间教师需灵活对课程内容、环节、活动流程设计进行重新整合优化,打造更符合学生学情特点的在线课程,以促进其认知发展。
2、创造活跃课堂氛围,建立良好互动体验
        学生作为在线课程的学习主体,他们的学习体验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也决定了在线课程不断完善提升的方向。而在线课程最大的难点就是教师无法如现场授课般对学生活动进行直接把握并适时做出反应。毋庸置疑教师在课堂中的良好组织及氛围营造能直接影响学生课堂体验、提升课堂效果。在线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克服空间距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在线授课的观察力、反应力,实时进行活跃课堂氛围的营造。调动电脑另一端学生的互动积极性。教师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课前心理引导,让学生从认知上对在线课程产生积极的态度。
3、完善多维度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积极性
        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由真实教师与“虚拟平台教师”结合多维度展开。一些日常常规性的学习信息包括考勤、学习参与、作业完成等情况可由虚拟平台教师进行快速收集、分析并提取呈现。真实教师在已有的数据反馈上结合学情分析进行课程设计、学习策略的适时调整,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表扬性的反馈鼓舞学生提升日常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保障课程顺利开展
        在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的教学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与之匹配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以保障特殊时期高职在线课程的顺利开展。特殊时期一些平日里对信息化教学技能掌握度不高的教师一下子面临了平台设备不熟悉、在线资源不完备导致无法顺利授课的窘境。面对时代的发展、特殊时期的要求,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并加强与学生多维度、多渠道沟通,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罗刚,佘雅斌.“我和你”师生关系及其建构——信息对称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究 [J].电化教育研究,2010,(8):57-60.
[2]彭文辉,杨宗凯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31-35.
[3]韩盼盼.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的错位及其矫正[J].教育探索,2016,(9):128-131.
[4]王涛.从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看网络学习平台的进化[J].现代教育技术,2015,(5):47-52.
课题来源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疫情期间高职在线课程实施研究及后疫情时期课程启示——以《客户管理》课程为例
项目编号:JGSG20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