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施梅华
[导读] 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为了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就应该优化课堂教学。
        施梅华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第二中学   云南省宣威市  655417
        摘要: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为了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就应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就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实现;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中学阶段开展数学课堂,其中一个教学目的就是来激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大脑来加强理论知识以及动态图像之间的联系,能够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理论体系,帮助自己更好的建设思维导图,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那么这个过程是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在尝试当中逐渐发现和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方式。
2 自主学习
        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不仅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人们也提高了对人才的新定义。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具备以下特点:(1)自主性。自主性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由于大部分中学生处于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向往自由,不愿被规矩束缚。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利用灌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差,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反感。而自主学习法,极大程度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自由程度,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能力进行发挥[1]。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2)引导性。虽然自主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空间,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意发展。引导性是自主学习法的一大特点,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保障。通过教学进行良好的引导,能够为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处理疑难问题,从而提升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理论知识。(3)探索性。由于自主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空间,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能力进行发挥。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课程中的知识理论,还能够促进自身的创造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3 中学数学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的方法
        3.1 创造环境
        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把自己外在的权威转化成内在的权威,即去除外表的威严,注重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其次,建立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当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再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当然,尊重学生并不是对学生迁就,而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前提。学习活动是与学生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在分析学生的实际文化背景情况下,把高数中的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逐步加深理解,把新的知识融合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积极组织学生分组学习、互相协调、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2]。


        3.2 分层教学
        教师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其差异,同时也应该选择更加适合学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不划分学生的层次,那么就无法依据学生个人特点以及情况,对学生进行培养,培养的质量自然也就会有所下降。而教师如果应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帮助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运用于现实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因材施教以外,教师应该利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也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过后学生才是真正的理解知识。在数学教材中增添更多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灵活多变。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讨论式教学的方式,与学生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使学生能够更多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维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如果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出了错误的观点,教师不应该予以批评,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的行为,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之后,帮助学生找到自己错误的源头。
        3.3 问题探究
        教师可以设置前置性学习的教学环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设置课前问题,引导学生课后通过教材、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自主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来对将要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例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程内容的相关例子,鼓励学生尝试画出相关图案。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教材、网络查询,得到大量关于本课程的例子,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或事例和同学们探讨自身的查找结果,一起讨论交流总结出任务的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3.4 网络资源
        目前部分教师还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会给学生造成不利的课堂体验,对数学学科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积极调整和创新教学方式,同时还应该发挥学生的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重视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和反馈情况[3]。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自己询问学生对本节课堂感兴趣的内容以及提出的疑问,然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现场查阅相关内容为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同时还能够在导入环节有效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网络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是对教学资源以及先进教学设备的最大化利用,教师可以合理借助现在的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资源的优势,来向学生普及教学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知识,让学生们得到知识层面的拓展,了解到数学相关的更多的内容。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模式,积极顺应网络时代发展趋势,带领学生去体验信息化、智能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这样不仅能够对数学课堂进行有效优化,使得其中复杂的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内容,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接受并掌握。
4 结束语
        中学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对小学数学知识起到良好的巩固效果,还为高中的几何与代数打下良好的基础。自主学习法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增强整体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而且自主学习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习理科类课程具有良好的帮助。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法,对教师的引导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和改善,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郭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命题——哈佛大学的经验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1):60-64.
[2] 霍秉坤,徐慧,黄显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培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2(7):18-25.
[3] 沈钟钟.自主学习:定义、理论及培养[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6-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