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文利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大浪淀中学 河北沧州 0615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主主体上,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就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地位这一教学问题,出现了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能够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扩散思维意识。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引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虽然很难理解,并且知识点枯燥,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这些能力对他们后续的学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通过有效问题的引导思考和回答,让学生学好数学。
1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情境创设在国家的倡导下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但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完善,使得当代学生在进行情境学习时不仅没有更轻松,反而更吃力。因此,通过对近些年的实践教学观察,可以分析出以下教学不足:
1.1教学方式老旧
虽然有许多教师对情境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但是在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仍然没有抛弃老旧的教学方式,所谓的改进创新,也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微小的调整,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并没有起什么用。这些教师往往都是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并且影响比较严重,不能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只顾对学生进行单向的教学。因此,就算是有情境创设的想法,也不能完全进行创设工作。
此外,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也没有革新,不能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既形象又有趣,这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1.2重心偏移
通过国家这些年的倡导宣传,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许多教师的青睐和实际应用,也在应用中取得了一些有益性的成果,相比以前的教学来说,课堂质量和效率也提高了不少。但是情境创设在课堂中的占比也会影响数学课本知识教学的占比,许多教师只看到情境创设的优势部分,觉得能够完全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于是就忽视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占比,将重心完全偏移,将情境创设的有趣性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了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2.1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还小,对很多事物的理解不够清晰,心智也还没发育完全,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特别是那些充满趣味性的事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行为。
这也就表明了教师应该要在课堂中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疑问,并伴随着疑问生出兴趣,带着兴趣产生探索思考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对问题的思考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学习成就感,从而推动他们自主学习。
例如,在进行乘法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理解记忆乘法表,教师可以选出18位同学,并将他们分为两组,每组九位同学,并且这九位同学依次代表1-9的数字,然后让他们按照乘法表的格式来进行排列,然后设置有效的问题问学生:“在这18位同学中,有哪两位同学能够相乘等于36呢?能够相乘为36的同学有几位呢?他们的分组是怎样的?”通过这种实际情境的创设,来提问学生,能够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
2.2问题情境创设增加有趣性
小学生的活泼好动都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这时通过教师问题设置的有效性,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中增加更多的有趣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一主动,教师的教学也就更顺利。
例如,在进行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的世界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它们的名称都是怎样的呢?”,通过这两个有趣的提问,引出图形主题,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在学生都思考完毕后,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在我们的教室里,都有哪些不同的图形吗?将它们找出来!”,通过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观察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找到后体会成就感。这样的趣味有效问题情境设置,让学生在在轻松的问题氛围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
2.3增强有效问题情境的真实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太流于问题表面,要突出情境,让问题真实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能只是以书本知识为全部进行有效问题的情境设置,这样的设置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感觉数学知识离他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遥远,学习起来也总会充满陌生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有效问题的情境设置时,应该增加较多的真实性,让学生能够靠近数学,感受数学。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数学的运用,从而深入了解数学知识。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中进行有效思考,同时还能在问题设置的情境中找到贴近自己生活的数学知识,并能完全理解并吸收该知识点,这也有助于教师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
参考文献
[1]曹旭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8)
[2]张怡天.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初探[J]. 求知导刊. 2020(14)
[3]徐道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05)
[4]唐凯.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