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盼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
摘要:本研究将数学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丰富小学数学作业的类型,通过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为小学一线数学教师改进作业设计提供参考,为完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理论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其他学科和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愈加重要。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业是否能够真正让学生的数学水平有所提高和作业设计密切相关。有效的数学作业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还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作业设计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被动地执行者,这必然导致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凸显,具体表现如下:
(一)作业设计缺乏创新性
在作业形式的选择上,教师首选课后习题,配套练习册等内容,这些常规型作业占据着作业内容的大部分,自己设计作业的次数却寥寥无几。这与学生对作业类型倾向性恰恰相反,最受学生欢迎的是不同于常规作业的动手操作类作业和实践体验类作业。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也是“一刀切”,不能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在作业路径的选择上,主要是选编,很少改编和创编作业。
(二)作业与学生实际关联不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作业设计的“工程师”,学生充当着“建筑工人”的角色。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只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作业掌握知识、拿到高分,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就让学生对作业产生的厌恶感,觉得作业是负担,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作业与下次数学课堂无法形成有效连接
教师设计作业内容时,主要着眼于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掌握当堂课知识重点,很少和以后的数学课堂建立联系,这就导致作业内容狭隘,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作业设计主体一元化
作业是教师一人制定的,很少有师生合作、师师合作、生生合作和家校合作的形式,作业脱离学生,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感,应付了事。
二、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教师这一群体造成的,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一)教师对创新作业设计“有心无力”
创新型的作业设计需要教师花费更多时间,可当下的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很难有精力再去自己设计作业。
(二)学校将作业作为考量教师业绩的重要方面
教师在教学之外,还要应付各种常规考核,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数量也是考核的重要方面,这就让教师不得不将与教材相匹配的练习册和课后习题作为作业设计的首要素材。
(三)家长对“分数”的重视根深蒂固
虽然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可“分数”仍然是最直观的学习成果,也最受到家长的重视,以巩固知识为目的的传统作业也是适应考试的重要形式。
三、作业设计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上的缺失
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敷衍,完全是靠教师“逼着学”、“赶着学”,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最基本的知识目标都很难达成。结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和问题,笔者发现当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上不能达到预定目标,数学思想方法难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难以提高,数学态度精神的素养也很难达成。
从作业设计角度来探析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缺失的原因,很大原因是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数学核心素养意识的缺失,不能将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态度精神融入到作业设计中,或者只关注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
四、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数学知识技能
数学核心素养强调运算能力不仅是要学生把加减乘除的算式得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数学定律与法则。直观想象主要是在图形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将直观事物抽象成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数感从字面上是对数字的感知,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运用数和理解数的意识和能力。数感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被体现出来,例如我们看到盘子里的水果,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这些水果是多是少,够不够家里人吃,像这样的例子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大脑意识中的空间关系与数量关系,主要概括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三大素养。数学抽象强调在数量与数量的关系或者图形与图形的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探寻数学规律和法则。逻辑推理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学会数学的重要方法,数学概念的形成、法则和解题思路的得出都离不开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就是基于某个数学的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找出解决某些问题的数学方法和数学语言。数学中常见的“相遇问题”就可以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与其他方面核心素养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灵活使用,包括符号意识、使用工具、灵活适应性三大素养。符号意识强调在数学推理的过程中使用符号来表示各种关系或者使用符号来表示数学规律或数学结论,这在小学数学中经常使用的。使用工具素养顾名思义就是能够使用工具性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数学中的工具性知识主要包括公式、法则、模型等。灵活适应性则是指数学问题解决的多样性和巧妙性,是数学应用意识中的关键素养。所以,数学应用意识旨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的同时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总结
由于一线教师数学核心素养理论的缺失,作业设计未能打破传统,导致作业设计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上的缺失。在作业设计应该同时包括多种形式的作业,尤其是具有挑战性和新颖的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有效性,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武小鹏,张怡.“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再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2018(07).16-20.
[2]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36-39.
作者简介:蔡盼(1985.11),女,汉族,山西运城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