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宋丽君、李冬
[导读]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形象具体思维主导的,他们的抽象思维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很难理解一些数学理论知识。
        宋丽君、李冬
        辽宁省本溪市迎宾小学  117000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形象具体思维主导的,他们的抽象思维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很难理解一些数学理论知识。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对于孩子们的理解具有促进作用,掌握程度一般更高。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
        新课程针对小学数学课提出全新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更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懂得数学知识的应用领域。近年来,数学教师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带领学生共同体会数学背后所展现出的生活问题,使学生从生活角度看待数学内容,以已有的经验验证知识理论,深入挖掘教材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拥有创新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性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这个新课程改革之下,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和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式,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及时地转变,选择的教学内容依然枯燥乏味,采取的教学形式依然单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存在一部分人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在课堂上一味地将数学基础知识灌输给小学生,教学课堂氛围十分呆板、沉闷,这严重打击了学习积极性,甚至一部分小学生已经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另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充分体现小学生的主体位置,依然由自己主导着整个教学课堂,小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样不仅影响着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大大阻碍了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引入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生活化的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活情感体验,也能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入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进行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讲解时,部分小学生会在封闭线路和开放线路之间产生知识上的混淆,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展示几张在现实生活中拍摄的封闭线路照片,使小学生能够对这一问题产生较强的代入感。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小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实践意义,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更深的生活体验。
        (二)创设生活情境,加强课堂构建的生动性
        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探索欲望。

数学教师应当创设出生活情境,在课堂上构建出日常生活的场景,找寻到与教材相似的情景,带领学生到情境中感受数学文化魅力,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到数学知识,知道如何应用数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从情境中深入理解数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加深对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例如,教师讲解“方向与位置”这一知识点,就会构造出校园情境,将课堂内的桌椅按照校园建筑的位置进行摆放,每一个座椅代替一个建筑物,学生通过各个桌椅的相关位置,认识到校园内建筑物的位置,了解到教学楼在食堂的正西方向,发现教学楼位于宿舍的东北方向,而操场位于教学楼的正北方向,在整个学校建设中食堂在最东边,而大门在最南边,从学校建筑情境中学习到方向与位置的知识,理解到各个建筑之间的相互位置。
        (三)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
        新课程提倡: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多种手段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抽象,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探究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有效调动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如果孩子们能在唱唱、跳跳、听听、画画、玩玩、学学中获得知识,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可开展“图形捉迷藏”的游戏,使学生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较深刻地掌握图形各自的特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通过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后,笔者向学生布置了如下的家庭作业:量一量自己家房子的周长,计算一下自己家客厅、厨房、卧室等地方的面积。思考一下,如果要在自己家里铺上地砖的话,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应该需要多大面积的地砖?这样的家庭作业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有学生借助量尺等工具,不仅计算了自己家的周长与面积,还画出了简略的房屋结构图;有学生在完成要求的基础上,还尝试计算了地砖的成本……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利于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其更加喜爱数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之下,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依然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及时地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仅影响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还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方式与方法开展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以此不断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文为辽宁省本溪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科研成果。课题编号:202020119)
        
参考文献
[1]王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59-160.
[2]廖丽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9(27):56-57.
[3]刘进美,苗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中华辞赋,2019(05):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