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赵宇晴
[导读] 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赵宇晴
        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宁德   3521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幼儿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生活化的教学将生活活动对儿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充分彰显了出来。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注重以幼儿为本,突显了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此,本文主要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让孩子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让孩子的学习能力能够运用到生活之中,完成学以致用的目标。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对于美术这种艺术类的教学课程,很难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对幼儿的美术教育进行生活化的指导,以此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美术教育的效率,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生活化教育的概述
生活化教育是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与现实的生活背景的结合,激发学生以生活主体的地位进行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得到具有生活化的学习感受。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论述,就为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方式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首先,具有生活性。美术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艺术形式,与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具有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其次,具有游戏性。游戏对于年龄小、活泼好动的幼儿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幼儿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游戏特征,使幼儿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最后,具有鲜明的心因性。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方式是顺应幼儿心理、认知发展特点及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对幼儿独立人格的一种尊重,是一种因材施教式的教学。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生活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进入美术活动
幼儿十分喜爱美术活动,其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实施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首先应创设生活情境,进而使幼儿充分融入美术活动。首先,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对生活情境予以创设,用视频的形式再现生活情境。视频的形式真实性更强,可以带给幼儿更加深刻的感触。其次,教师要给予幼儿鼓励,让其对生活中的相关经历进行回应,运用谈话的形式,学生十分积极主动。最后,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回忆内容,将美术活动的内容提出,给予幼儿引导,一同将任务完成。

以“小手拍枫叶”的美术活动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红叶的美景呈现在幼儿面前,之后一同围绕有没有看过枫叶、枫叶的形状和什么很像、有哪些深刻印象等展开探讨。最后,教师在墙壁上贴一张大纸,之后准备一些颜料,让幼儿用小手沾颜料,把小枫叶拍出来。这种美术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相贴近,既有趣又好玩,幼儿十分感兴趣。教师也可以把插花录像播放给幼儿看,让幼儿欣赏插花艺术,体验插花艺术的大小对比、高低错落对比以及色彩对比的美。总而言之,情境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同时最大化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引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以此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
        2.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
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前为了把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的生活化顺利实现,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为基础开展教育活动,拓展美术,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美术教育。所以,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设置绘画主题的过程中,通常运用的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人、事、物。绘画活动的内容从生活中而来,例如教师开展的美术活动“我的老师”,幼儿利用画笔充分表达对老师的爱,每一位幼儿都可以画出教师的特征,生动地将教师的发型、着装和长相表现了出来,这种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活动充分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有利于表达幼儿的情感,同时还应注意,生活并非一成不变,其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幼儿对生活的关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选择内容的过程中,应以幼儿的生活角度,选择具有生活价值的事物。
        3.美术实践活动生活化,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任何的教学都是由一些教学活动来组成的,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十分丰富,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湖水,大自然中的美丽风光,均充满着美,使人身心愉悦。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美术活动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密切结合在一起,将幼儿美术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展现出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幼儿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其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同时借助自己的想法在美术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其把家中用完的鸡蛋壳带到教室中,要求只在蛋壳顶端留一个很小的洞,之后将小石子放入蛋壳中,这样便制作出一个“不倒翁”。又如,教师可以给予幼儿指导,让其在掌握“脸谱”绘画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在鸡蛋上自主创作脸谱。形象、生动的脸谱可以使幼儿充分体验到美术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将各种各样的“不倒翁”制作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强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美术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方式,对幼儿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指导,是幼儿的心理、认识发展特征及规律的必然要求。幼儿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改的标准,进行完善自身的教学授课质量,丰富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保证孩子的健康快乐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小玉.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158.
[2]孙世欣.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6(30):63.
[3]孟静.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探究[J].教师,2017(1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