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乡土特色“农味”主题活动的实施途径与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王冉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引导儿童亲身感受和体验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王冉
        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心幼儿园 江苏省南京市211100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引导儿童亲身感受和体验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实施,乡土资源开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我园是地处农村,依山临水、物产丰富。因此,怎样开发利用这些“自然的馈赠”去开展教育教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潜力,成为我园教师探索的重点。本文主要探究我园教师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中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乡土资源   主题活动  途径与策略
        一、乡土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我园幼儿所生活的家庭,大多是从祖辈父辈开始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对乡村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愫。但伴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人们生活习惯、想法观念不断更新的同时,孩子们的这种本土情感也正在不断消逝。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引导儿童亲身感受和体验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由此反思,教师在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时候,首先应学习利用乡土资源,将孩子身边随处可见的乡土资源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即广泛利用特色乡土资源去创设幼儿园主题活动。不仅能激发孩子的探索热情,让幼儿能够接近大自然、认识自然。还能培养对家乡文化亲切感、自豪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乡土特色“农味”主题活动实施途径与策略研究
        1.利用乡土材料创设“农味”主题环境
        皮亚杰曾说,适应能力就是人的潜在行为,环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些都说明了幼儿园环境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环境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在促进孩子个性发展、丰富认知和经验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园所环境不仅是园所文化的体现,还能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教师有效的选择具有符合地方特色的乡土材料,经过精心制作,变成各式各样的装饰物,将其布置在幼儿园角角落落,不仅调动幼儿参与性又经济实用,同时还打造了特有的园所环境。
        我园周边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和花卉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制作装饰品。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乡土材料,比如竹片、芦苇、花卉、草编帽、木片等,让幼儿根据自己想法大胆的创意。竹编工艺作为街道文化的一颗“明星”,自然地也成为特色手工活动的常客。不起眼的竹条、竹片在“竹编老师”(家长)的手里变成精致的竹篮、小簸箕、竹凳、竹斗笠。

教师还邀请幼儿们自己动手装饰,丙烯颜料用来装饰制作好的竹斗笠和竹凳子,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绘制,小班采用填涂的方法,中班大班的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线描装饰,然后将这些工艺品用于装饰班级和幼儿园的走廊。还有丙烯、纽扣、羽毛等材料装饰的竹筒,再插上干花,一件件“工艺品”就诞生了。在墙面装饰物中,主要有筛箕装饰画、花卉粘贴画。为了发挥激发孩子们想象力与创造力,改变功能固着的弊端。我们选择筛箕在上画各种图画。筛箕是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工具。将筛箕粘贴在幼儿园墙壁上,这样就可以使得墙壁更为色彩艳丽,也锻炼了幼儿的创造和动手能力。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都能见到乡土材料的身影,充满了“农味”。
        2.利用传统的乡土文化,开展区域活动
        探究区域游戏的开展,自然少不了对游戏背景、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的研究。开展“农味”特色区域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当地乡土文化资源,将这些文化资源融于区域游戏活动之中,彰显当地文化特色。当地的农家乐极具特色,白墙灰檐,典型的徽式建筑隐于一片翠绿,山谷间曲折桥梁勾勒出一副田园山色。人们可以在此品尝特色菜肴,亦或是烧烤、采摘、享受农家风光。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首选孩子们熟悉的农家乐作为游戏的形式。如在角色游戏区开展“石塘人家”、小吃街。教师通过向孩子们展示农家乐的影片,帮助孩子们了解角色分工。幼儿们自主选择扮演角色,老板或游客。与幼儿一起编排对白情境,鼓励幼儿们游戏中大胆表现自己。在游戏过程中让孩子“有事可做”,又感受家乡文化。区角材料要充分投放乡土材料及半成品,这些投放的材料能满足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的需要,从而不断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如月饼、面条、饺子、竹筒饭等等,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喜好去加工食物,然后做好的物品进行分类、展示出售,最后完成交易,这样极大地调动幼儿的挑战欲望和参与的兴趣。教师在投放乡土材料时,为了保持幼儿的兴趣,要做到即使更新。
        3.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拓展主题内容
        深处田野、扎根农村,园所周围竹子和稻草、树木、石头资源随处可见,这些为教师开展“农味”主题教学提供了丰富材料、无尽的灵感。常见的乡土材料为晨间活动提供不一样的玩具,如草人、草席、竹马、扁担、竹桶、竹蜻蜓、竹梯等。新颖丰富的新玩具,让孩子们游戏情绪高涨,顺利完成晨间活动的目标。
        学校周围自然资源丰富。教师根据季节变换选择不同的乡土资源。春天,教室可以组织幼儿观察竹笋。观察竹笋的生长状态、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意识。夏天是西瓜成熟的季节,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并加以修改共同编撰西瓜主题活动的教案,使幼儿充分了解西瓜的知识。秋天果实成熟了,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内观察柿子树的变化,亲手摘一摘柿子,品尝甜甜的柿子。在幼儿园内捡落叶,制作落叶画,给幼儿更多的机会接近自然。冬天,草莓成熟了,教师组织带领幼儿去采草莓,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
        三、结束语
        丰富多样的乡土资源是我园创设特色“农味”主题活动的宝贵财富。教师们要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利用乡土资源去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够接近大自然,认识自然,并培养对家乡文化的感情,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静.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幼儿教育,2003, (7)
2.吴荔红.论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学前教育,2007, (6)
3.肖莎.谈乡土资源的利用.早期教育,2004, (12)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