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游戏中发展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实践研究——以游戏“击鼓传话”为例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曹燕丽
[导读] 传统游戏的经典性、交往性等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本文已小班传统游戏“击鼓传话”为例,阐述了我们对传统游戏在小班年龄段中的认识与运用。
        曹燕丽
        杭州市萧山区新街新东名苑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1201
        摘要:传统游戏的经典性、交往性等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本文已小班传统游戏“击鼓传话”为例,阐述了我们对传统游戏在小班年龄段中的认识与运用。通过对传统游戏“击鼓传花”的改编、创新与实践,激发幼儿对传统游戏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们在传统游戏中的规则意识、语言表述能力等。
关键词:传统游戏;叙事性讲述
        一、研究背景
        小班幼儿刚入园,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幼儿的自理、语言、认知、交往等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园生活中有着明显的随意性和无规则意识,不便于教师的管理和常规的落实。同时,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和生理特点,他们存在着语言表达不清晰,词汇语句掌握能力弱的现象,导致无法有条理、有顺序地将事件讲诉出来。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传统游戏: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儿童游戏。规则可以是故事情节要求的,也可以是儿童按其假设的情节自己规定的,其中既有具体的也有概括的。
        叙事性讲诉: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讲诉出来,要说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且要说明白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
        (二)研究目标
        1.在传统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能够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收获乐趣。
        2.在传统游戏中激发幼儿用口头语言描述生活经历或想象,运用丰富的词汇、句型有条理地组织讲诉内容。
        3.促使教师收集、创新传统游戏,并掌握规则游戏和叙事性讲诉的指导方法。
        三、研究举措
        (一)挖掘传统游戏,搭建幼儿讲诉平台
        面对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冲击,传统游戏在开展过程中又存在着幼儿参与性不高、教师开展活动难度大、游戏器材内容缺失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立足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挖掘传统游戏的精华部分加以创设与改编,最终选择并落实适合该年龄段幼儿活动的游戏体系,力求发展其叙事性讲诉的能力。
        脉络一:打造传统游戏三步骤
        步骤一:利用资源集游戏
        教师的精力和能力有限,所以在这一阶段我们除了通过搜索网络、查阅资料等方式外,也在家长、社区和园部开展了传统游戏的收集活动,以此来将优秀的传统游戏收集起来,并根据游戏的特点加以分类。
        步骤二:根据目标选游戏
        面对数量丰富、种类繁多的传统游戏时,我们以小班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以培养幼儿叙事性讲诉能力的提升为目标,选择一些适合的传统游戏加以整编落实,充分做到适宜性原则。
        脉络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抛出游戏难易度
        每个传统游戏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和玩法,这也导致了其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具有相应的要求。
        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诉能力:幼儿的个体差异导致其语言叙事讲述能力也各有不同,他们往往掌握的是一些简短的词汇,语言表述也不具备条理性。在传统游戏的选择上,我们多以语言游戏为主,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多说、多接触童谣等内容,并且给予幼儿大胆表述游戏感受的机会,借此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锻炼幼儿叙事性表述的能力。
        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由于年龄小,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弱而依赖性较强,而且他们又没有经历过系统化的集体生活,不知道在园期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在选择传统游戏内容时多以简单、基础的规则游戏为主,利用家长资源等途径帮助幼儿快速理解并掌握游戏的方法。
【案例一】:2017年9月初,小一班亲子开放日活动开始了。教师将“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告知了在场的幼儿和家长:“1.所有人安静地坐在位置上;鼓声响起的时候,把玩偶从左往右一个一个地传。2.当鼓声停止后,拿到玩偶地小朋友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随后,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玩起了游戏。出现了个别幼儿拿着玩偶不传递、传递顺序错误、随意奔跑等一系列现象。
        第一天来园的幼儿面对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陌生的,对于“击鼓传花”的游戏也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勉强完成,他们对游戏规则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更加不可能做到遵守游戏的规则;如若没有家长的存在而对幼儿独自开展该游戏,更是无法有效进行的;所以,在选择游戏的时候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
        小班幼儿合作意识:3—4岁的小班幼儿初次接触集体生活,社会交往能力不足,既缺乏合作意识也缺乏同伴间合作的能力;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往往喜欢单独玩耍。但当与同伴出现矛盾时,小班幼儿又无法自行通过沟通协商解决,只会采用攻击性行为或哭泣求助于人等方式。所以在选择传统游戏时,我们往往会考虑这一现象,将一些合作性较低的游戏内容选择其中,在引导幼儿快速掌握游戏规则与玩法的同时对游戏进行改编,步步深入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抓住环节机遇,提高幼儿讲诉能力
        一系列的准备之后,我们开始考虑小班幼儿在传统游戏中“如何玩、玩得好”等方面的问题。最终,我们结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就抓住这一时间段每个可利用的环节和机遇,例如在零散时间段、主题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传统游戏,让幼儿收获乐趣的同时也能提升叙事讲述的能力。
        1.抓住一日活动的零散时间
        在研究实践中,由于零散时间短暂、场地多以教室为主,而且面对的是部分幼儿,所以在选择这一时间段开展的游戏,我们常常以语言童谣类为主,在一遍遍地玩耍中记忆与传唱,潜移默化中收获大量丰富的词汇、掌握朗朗上口的节奏韵律。例如在传统游戏“击鼓传花”中,我们将事先设定好的童谣教授给幼儿,当拿到“花束”的孩子就在同伴面前进行简单的叙事表述,培养其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的胆量。
        2.运用于主题教学中
        在主题教学中,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将一学年中的所有主题进行罗列,将适合的传统游戏运用于主题活动中去;同时考虑到幼儿叙事性表述能力的发展需要,制定出符合小班年龄段特点的游戏目标。
        在小班初期,幼儿的叙事性表述能力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若一味地反复训练幼儿又会导致其厌倦情绪的产生,所以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明确要求和目标,通过借鉴传统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收获游戏乐趣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能力,并且是从词汇的获得过渡到能够表述完整的句子。
3.传统节日相结合
        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传统节日中总能积累直接经验,这比幼儿园间接式教学更有效。当前的孩子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所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将传统游戏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幼儿在过年时能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美食与庆祝活动,班级内也开展了“做汤圆”活动,孩子在经历传统节日后总有很多自己的体会与想法,他们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情感体验,这时我们就把传统游戏“击鼓传花”作为载体,第一环节是让拿到“花束”的幼儿在同伴面前表述“做汤圆”活动,孩子们通过回忆和面粉的帮助来简单叙述汤圆制作的过程。
        (三)依托活动体系,引导幼儿“自”定游戏
        1.借鉴游戏精髓,创新“自”定游戏
        传统游戏本身就具有随意性,是根据环境、人物、现有材料等因素生成的游戏;而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也时刻以幼儿为主体,寻求幼儿喜欢、适合幼儿的传统游戏。在本次研讨实践中,教师更是在孩子掌握熟悉游戏之后,把主动权交与孩子,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游戏,自己制定游戏的规则玩法,这也使得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如在“击鼓传话”游戏中传递什么“话”、怎么传递都让孩子自己去讨论决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社会属性。
        2.借助奖励机制,有效达成游戏
        如何让孩子爱上传统游戏,愿意反复玩同一个游戏,甚至玩出“自己的”传统游戏,是我们本次实践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在研讨中发现奖励机制的存在对于小班幼儿更有吸引力,他们往往会钟情于一些实质性的奖励,例如大苹果、大红花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幼儿在游戏中收获自信心和成就感,变得更加愿意参与游戏,甚至愿意用语言来表诉游戏的内容和游戏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情形。
四、成果与反思
        本次课题的实践研究,通过幼儿、教师、游戏三个维度进行成果分析。在提升小班幼儿叙事性语言能力为目标的基础上,对所开展的传统规则游戏“击鼓传花”加以玩耍、改编和创新,从而获得以下果效:
        (一)我们的收获
        1.加强幼儿规则意识和行为体验的达成。大部分的传统游戏都是随着时代变迁,在一代代人反复玩耍中流传下来的;那么随之也产生了一定的游戏规则,即游戏的玩法。当孩子们起初接触游戏时,势必需要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只有在他们理解并学会的基础上才能将游戏的环节一步步进行下去。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既获得了游戏的乐趣,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掌握了游戏的规则,养成了相应的意识形态。同时,传统游戏通过实践感受的方式,较为直接地引导孩子在每一次游戏中做出行为形态,在肢体、语言、情感等各个方面都有体验的过程,形成直接经验。例如在“击鼓传‘话’”游戏中,幼儿从聆听规则、亲身体验、自觉遵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随着不同规则游戏的开展,幼儿逐渐理解和自发地遵循规则处事,这也有利于强化幼儿的班级常规。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在孩子的语言发展方面,传统游戏的开展又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耳熟能详的民间童谣往往将语言和游戏相结合,朗朗上口的节奏感总能让孩子们很快熟记于心。如:颠倒歌、问答歌等内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很好地融入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获得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讲诉内容,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在传统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幼儿生活社会知识得到丰富,学习能力和技巧得以发展;幼儿可以通过“击鼓传‘话’”等游戏内容对已有经验进行语言表述。同时,幼儿在传统游戏的玩耍中也能根据生活的已有经验进行复述和联想周围事物,充分发挥想象力。
        3.催化教师专业性发展。一系列传统游戏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也越来越完善,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各类理论和实践内容,这有利于教师在指导评价、语言用语方面的能力提升。
        五、结束语
传统游戏是中华文化之精华。在立足于幼儿发展的基础上,教师为幼儿选择适合其年龄、身心发展的传统规则游戏;并引导幼儿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自己探寻乐趣,最终由幼儿自发地制定游戏的规则、内容,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真正掌握叙事性语言的核心要素,在游戏中收获学习的乐趣,发现传统游戏的奥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