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实践之帆 泛识字之海——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识字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朱建邓
[导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肖川认为: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
        朱建邓
        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文昌小学  浙江诸暨  311801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肖川认为: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本文本着肖川这一自我反思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自由和谐发展为原则,从自主识字、整合识字、传承识字等方面着手,提高第二学段识字效率、发展识字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  第二学段  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

        中国语言学家陈寅恪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既是做一部文化史。”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点,识字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所以识字教学不仅是阅读及写作的根基,同时还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中,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语文教师的重心由识字教学慢慢地倾向于文本解读上去。致使小学中段的课堂上识字教学大大缩水甚至销声匿迹。而通观统编小学教材第二学段在识字教学编排上依然对识字教学不离不弃。作为中段的语文老师在兼顾文本解读的同时,紧抓第二学段统编教材要素,拓宽识字教学空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试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为例,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有的放矢,确保识字扎实成效
        文本中随文识字和《语文园地》专题识字是小学中段统编教材识字教学的2个重要渠道。每篇课文要求识的字平均在10个左右,这对丰富学生识字量有了实实在在的保证。可把这些字都放进我们30分钟的课堂内,时间安排显得紧紧张张,师生更是手忙脚乱。可见统编教材要求不仅要提高识字效率,还要锻炼发展识字能力。
        1、以生字词预习单为先导,自主识字
        如果在识字教学之前,对于一些字词有自己一定的掌握程度,往往可以受到很好的效果。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对本课生字词有事先的认识,我为同学们设计了识字预习单。
        这个环节通过完成预习单的形式,唤醒了学生识字方面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小学中段的学生正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他们喜欢自己独立思考,倾向于靠自己来解决问题,所以此时的孩子更加需要的是发挥自己潜力的指导,而非手把手面面俱到的教学。学生通过预习单初步梳理,在识不同生字词会有自己新的发现,同时也是对以往所学识字方法的归类识记,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助推剂,让识字教学与思维训练相辅相成,进而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2、以自学反馈为抓手,答疑解惑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好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方面的学情,全面分析学生情况,以此来设计和调整教学。[1]
        语文教学不正是“重在习得”吗?为此,我积极地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的知识。在前两个问题中,我通过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暴露出还有哪些字词容易出错,有什么方法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因为我知道在低段时,学生们就已经建立起了汉字音、形、义之间有机结合的一套体系,只是在此自行归纳总结,并学以致用。最后一个问题的提出是想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些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内容思考,由此形成一个新的学习任务,并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
        通过自学反馈,同学们总结学习所得,反思经验教训,还隐形地根据学习任务灵活主动地调节学习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力得以提升。
         二、整合阅读教学,深入识字
        小学中段识字教学就是突出以词句为主的基础实践。

这也是统编小学教材第二学段在识字教学安排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充分体现出识字教学从平面化字词教学转向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立体化策略。如统编教材四下《白桦》课后练习:读一读,选择几个词语(洁白的流苏   灿灿的金晖  姗姗来迟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  银色的华光  白雪皑皑的树枝)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的练习需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教学。可见识字教学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音、形、义的辨认,而应与阅读教学并行,让学生深入语境中去辨析,由此实现更全面深入的识字教学。
         我在讲解《普罗米修斯》一文中的“悲惨”一词时,激发学生想象,链接学生自己特定的生活经验,感受人类没有火时遭遇的困苦,生成在这特定语境中“悲惨”的含义。为了对“悲惨”有更直观的感受,我还运用鲜明的内容对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识字教学与阅读一起进行,可以把生字词还原为具有特定个人特征和社会特征的意义,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而这要求老师把多种方法组合在一起,彼此渗透,互相补充,让学生对汉字有一个立体的认识。
        三、 牵手民族文化,氤氲识字
        汉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承载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系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绵不断向前发展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2]因此每个汉字都隐藏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识字教学既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为阅读与习作奠基,又要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填涂文化的底色,夯实文化的根基。[3]第二学段的识字教学,老师要根据文本特点,让学生适时感纳民族文化之境。我在《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 “嫦娥奔月、鲲鹏展翅、九天揽月”时,除了在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上,还设计了以下环节:
        师:千年前,古代的人们一直在做一个梦,这个梦就是飞天。但是这个梦一直都没有实现,直到现代才由航天人员们圆了这个梦,那就是,神舟飞船的上天。一起念,千年圆梦在今朝。大家想想“千年梦”是什么?你能结合“嫦娥奔月、鲲鹏展翅、九天揽月”这三个成语说说吗?
        生:“嫦娥奔月”是后羿有一个灵丹妙药,他不想独自飞升抛下妻子,但怀璧其罪,有个想要偷吃灵药飞升的小人,伺机逼迫嫦娥,想要逼问灵药下落,嫦娥不从,自己吃下药后飞升。但其他两个不明。
        师:鲲鹏展翅是在那很北的北面,有一片大海。海中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鲲。这个鲲很大,说不清楚有几千里。后来变成了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这个鹏很大很大,仅只它的脊背,就说不清有几千里。九天揽月是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此为炎黄子孙的千年梦想。其中,九天是古代对天空的一种划分,古代认为天有九重,所以九天是天空的最高处。
        生:我知道了,古人志向远大,要像嫦娥、鲲鹏一样去飞天,去揽月。
        在这个环节中,我结合文章题目表达中华民族很久以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分别以文中三个生僻成语进行铺陈学习的方式,抓住成语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想象、归纳古人的美好愿望,在层层推进中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这样引经据典,把民族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的方式,需要老师课前做好备案,摘录出会运用的文学典故和神话故事,确保充足的素材。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民族文化渗透,从而能够由浅入深,引领学生一步步喜欢民族文化,感受其独特价值,接受其精神洗礼。
        在小学第二学段时,合理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法,学生不但能自主了解生字词,还能结合具体语境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从而体悟生字词在行文中的情感内涵,与此同时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生字词涂抹上属于个人的情感色彩,更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和认知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来群.明明白白教语文——从台湾的一堂语文课说起[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1):14-15.
[2]林西莉.汉字王国[M].中国华侨大学出版社,2017(6).
[3]杨裕海.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回归识字单元教学本真——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教师,2019(10):50-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