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露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三蛟镇小学校 637600
摘要:地方戏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源自古人的劳动与生活,它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多个方面,有着突出的民族性和艺术性。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遏制低价庸俗媚俗,聚力繁荣创作”,为我国文艺工作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在中学音乐教学改革上,也要以此作为改革方向,积极引入、传承地方戏剧,凸显出音乐教育的文化精神,让学生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代言人。
关键词:地方戏剧;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对策
引言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教师将地方戏曲融入中学音乐教学,加深学生对音乐教学既定目标内涵的理解,在外延上探索实践,以实施适度的、持续有效的教学。教师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融入不是附加,而是在音乐教学中对地方戏曲文化的彰显,“融入”必将丰富中学生音乐教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能力。
一、地方戏剧之于中学音乐课堂的教育价值
(一)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地方戏剧源自民间,内容丰富,是土生土长的民间小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地方戏剧一般倡导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其节奏和层次明快、表现力强,让地方戏剧进入中学音乐课堂,能够将创造性活动和表演充分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美的旋律,提升民族自豪感,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强化对中国戏曲的认知,找准“融入”的方向
地方戏曲是综合性的戏剧艺术。中国地方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综合因素有机组成。实践表明,从地方戏曲专著导读,观看戏曲影视资料、欣赏戏剧演员专业示范、理论指导课例反刍、分辨戏曲元素所在等方面来体验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是实现中学生音乐教学的目标,消化、固化、活化传统戏曲通识,是建立对地方戏曲整体概念认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三)能够弘扬地方戏剧文化
地方戏剧文化,既能够强化人们的审美体验,在文化传承、社会交往上,也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戏剧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客观上,需要保护、发扬、拓展其创新路径。对于地方戏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国家、教育部门之间的深度配合,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让地方戏剧与之深入结合,能够显著提升师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也更有效地提供了地方戏剧发展与传承的空间。
二、地方戏剧引入中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戏曲音乐缺乏兴趣
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戏曲音乐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有学校的普及,但是中学生对于戏曲音乐并不喜欢,缺乏对其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戏曲音乐课堂教学中缺乏热情。对于学生来说,戏曲是老一辈人喜欢的音乐,戏曲音乐已经过时。另外,戏曲音乐的学习需要具有一定的唱功,这让学生望而却步。随着时代的发展,通俗音乐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中学生认为通俗音乐对于唱功没有很高的要求,并且容易模仿,致使学生对戏曲音乐缺乏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形式化
在中学戏曲音乐教学中,教师急于求成,想快速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忽视了学生对于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没有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只是将戏曲音乐知识进行单纯地灌输,使学生没有办法理解教学内容;第二,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没有正确把握教学改革的目标,在戏曲音乐类型选择和戏曲音乐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形式化的现象,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融入到音乐环境中。
三、地方戏剧引入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一)提高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戏曲音乐产生兴趣之后,才会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和领悟戏曲音乐的精髓。正是由于通俗音乐的流行,使得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戏曲音乐的发展历史,很少有听别人演唱戏曲的机会,更没有机会亲身去体验戏曲音乐的演唱。另外戏曲音乐的理论知识比较难懂,戏曲音乐的唱功要求非常高,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戏曲音乐的时候不能做到得心应手,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中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戏曲音乐教学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兴趣,从戏曲音乐的认识开始,以生动形象、浅入深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戏曲音乐进行鉴赏,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开发音乐校本课程
在发挥好现有音乐教材作用的同时,还可针对地方戏剧教学的要求开发校本课程,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地方戏剧特征,让地方戏剧进入学生的生活,并解开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进度,让学生走出校园,到当地的民俗展览馆中学习、参观,了解当地地方戏剧的历史文化,并邀请知名艺人来学校,让学生能够多方位地接触地方戏剧。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上,要突出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尽可能让学生能够沉浸在丰富的地方戏剧内容,以此来感染学生。当然,内容的选择需要充分满足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内容的首要动力,只有真正让学生对地方戏剧产生兴趣,才能让他们发自心底去喜欢、热爱、学习地方戏剧。具体来看,在校本课程的编写上,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掌握当代中学生对地方戏剧的感受,除了地方戏剧内容之外,还可以纳入地方特色传说、故事等,为地方戏剧带来绚烂的背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感知戏曲音乐,摸清“融入”的“入口处”
戏曲音乐是为集中表现戏剧内容而设计的。戏曲音乐中声乐部分的韵白、唱腔和器乐部分的伴奏以及开场、过场音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怎样理解“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入戏”。戏曲音乐以音乐展示剧情,服务表演,塑造戏剧人物形象,与戏剧表演流程紧密结合,推动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这是戏曲音乐从属于戏剧的功能。教师不要忽略这个“融入”的“入口处”。剧目范本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不妨以现代著名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作为剧目范本。这些剧目具有传承与发展一体化的特色,比较适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欣赏中分析,在分析后欣赏,将直观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找到“融入”的感觉,循序渐进她进入“融入”的常态。对戏曲音乐所包含的戏剧价值、音乐美学价值的理解,是一个较长的学习、实践和领悟的过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力度和主体能动性有较高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线音乐教师,面对学生的多元喜好,更要有多元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多思考、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守住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推陈出新,让地方戏曲教学更有趣、更高效、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梁颖.微戏剧教学活动与农村中学生艺术文化底蕴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9(10):153.
[2]叶华高.戏曲进入中学课堂的意义与措施探讨[J].科普童话,2019(28):113.
[3]陈徽.“黄梅戏进校园”在安庆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调查与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9.
[4]苏殷.民间戏曲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易与难[J].北方音乐,2019,39(08):209-210.
[5]王郁婕.浅谈戏曲表演在音乐课中的有效开展[J].名家名作,2019(0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