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平英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东联镇靖和小学校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逐渐加深的形式下,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部分教师仍未完全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传统文化课堂效率不高。为此,本文将对当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简要地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开展
一、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然而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在语文传统文化课堂上依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僵硬死板,不仅不利于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
而在教学方式多元化的现在,还有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虽然采取了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但未能注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比如,一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展情境教学,想要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真正能参与到活动中的往往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只是作为“观众”,缺少足够的代入感,对课程的理解并未加深,这些作为观众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的只有“乐趣”而没有“兴趣”,学习效率反而会因为耽误了正常的上课时间而变得不高。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语文传统文化课堂要包含对学生基础知识、建立情感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充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往往会忽视“建立情感”和“学习能力”两方面的培养,这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所导致的,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维模式,树立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充分认识和理解。
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缺少足够的沟通,在教学中没有认清学生的实际情况就盲目的展开教学,就出现了在传统文化课堂中缺少教学逻辑或是学生无法完全理解传统文化课堂内容的情况,这同样是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所导致的。
(三)过于追求表面形式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课堂上设置了一些教学活动和特殊环节,想要达到活跃传统文化课堂气氛的目的。然而过多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无法清晰的对传统文化课堂内容进行理解。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传统文化课堂氛围虽然得到了充分活跃,然而学生难以把握重点知识。
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不少的教师积极在传统文化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文章的背景、知识点等等内容,都强行加入到课件之中。这样做的确使得教师能够在传统文化课堂上有更充沛的时间,然而相对地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开展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工作的方式
(一)积极调整教学方式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备受教育界的关注。在新时代背景下,展开高效的语文教学传统文化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自身的执教思想和教学方式。面对新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时,也要注重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基于对语文知识的教授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如:《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教师应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进行探究式阅读,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和快乐,在这一文中就涉及了民族、节日、风俗等许多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教师查找、搜集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意识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在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时,除了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外,也要重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方式进行培养。:《天马》一文,天马又称“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一件艺术珍品,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冶铸技术的结晶,是我国历史文化的杰作。作为中华旅游的图形标志,它不仅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代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走向世界。
(三)结合实际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充分结合客观事实,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等方面综合考虑设置传统文化课堂环节、把握传统文化课堂节奏。一方面,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足之处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能够牢牢把控传统文化课堂方向,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适当的扩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不能为了活跃传统文化课堂而活跃传统文化课堂。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认清主次,以多媒体技术作为工具,以课本作为依托,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建立起正确的教学目标,积极合理地转变教学方式,在进行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时,则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做到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丽敏.传承文化,感受魅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5):44-45.
[2]崔军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思路[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7):83-84.
[3]黄德山.基于小学语文的传统文化课堂开展[J].南北桥,2020,(3):11.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011.
[4]李继兰.浅析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如何有效开展[J].学周刊,2020,(23):79-8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39.
[5]姚文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思索[J].学周刊,2020,12(12):138-13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