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 构建高效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劳德兰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在学习各个科目的时候不单单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在这一基础之上锻炼到自身的各方面能力。
        劳德兰
        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鹿塘小学   5360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在学习各个科目的时候不单单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在这一基础之上锻炼到自身的各方面能力。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多少教多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生学好语文,并且培养语言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等等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少教多学成为语文教学的新方向。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教多学;高效课堂
        汉语是组成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元素,而汉语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语文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为专业的语言知识,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所以,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是当下语文教育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初中学生相比较于小学学生,具备着一定的知识储备,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在实际教育当中教师应当在学生的年龄基础上,以最为合适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以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常常以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学生进行“填鸭式”的学习,这样子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起不到积极的作用。那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1】。
        一、文章内容导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中小学语文开始的第一步,需要将文章内容进行课堂导入,文章内容的导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让学生先看清楚所学知识的轮廓,但是导入的目的又不能仅仅限于让学生看清文章的基本轮廓,如果只是单单这么做,那么就容易陷入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误区。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就是教师只是一味的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全部灌输给学生,不去分析学生到底能不能吸收这些知识,而新时代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课程导入要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语文课堂,不仅仅只有老师的个人讲解,还应该有学生一起参与互动,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把课堂交还给课堂上的孩子们,给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可以互相讨论,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分享出去,将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看法和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告诉大家,这样做以后,学生们通过讨论和思考,对文章的内容将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而这一切的前提就需要教师导入一个丰富有趣的话题,让同学们都融入这个话题里,在导入的话题中,积极思考和分析语文文章的切入点,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角度和阅读方法。文章导入教学的课堂运用应该遵循实践性原则,这种方法的运用,注重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和现实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理解到语文学习的作用和价值,并善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课堂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达到学习中融入情境的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水平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创造合适的审美鉴赏情景
        中小学学生对于情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够从文章、古诗词当中去提炼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他们能够很好地去体会到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是好是坏,所表达的精神是否值得弘扬等等,具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

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基础情况来进行选择。就拿古诗的学习来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题西林壁》,是由诗佛王维所著,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王伟的诗歌了,那么这首诗的课堂导入肯定得采取不同的模式。在这首诗的课堂导入中,老师可以将诗中的一句单独拿出来,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句就可以提炼出来,将注释和诗意告诉学生们,让学生进行鉴赏,尝试去感受诗人想通过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去感受诗中山峰的千变万化,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初步领略诗佛王维在这句诗中寄托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营造良好的审美鉴赏情景,能够让学生投入自我情感去感受作品,在感受作品的同时能够通过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学习作者怎样来抒发自我情感等等,从中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简简单单的文字看似很简洁,但其中背后却蕴含着许许多多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开展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投入,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鉴赏情景,这样学生无法准确、高效地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能感悟到语文这一门学科背后的魅力【2】。
        三、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章
        在传统的教学教育中,学生往往都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PPT教学内容学习,容易使学生出现较强的依赖心理,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过分依赖教辅资料,缺少了自主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做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面对学习内容,避免学生在课文阅读中走弯路浪费过多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事先就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还可以引用文章内容:“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发出提问:这是属于什么人物描写手法?这种手法的特征是什么?等等。学生在学习时要抓住这些问题,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仔细阅读文章时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课堂训练,学生能培养其自主学习,以及高效学习的能力【3】。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就要从各个方面来着手,并且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及转变传统教学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但是,一切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基础情况为落脚点,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教学环境,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把兴趣转变成为学习的第一动力。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展示知识,赋予较为枯燥的知识“生命力”,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好地激起兴趣。
        参考文献:
        [1]刘艳南.“少教多学”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培训. 2015(20)
        [2]赵志刚.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2)
        [3]代玉娟.“少教多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3(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