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燕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小学 622750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这一目标,我们要从课堂教学入手,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生命的激情,获得心灵的感悟,收获成功的喜悦,使语文课堂真正实现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为了从最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氛围 ;有效性; 和谐; 合作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创造出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双方尽快进入智慧交流的状态,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主动靠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时常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对他们少一些斥责,多一些宽容。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你,才会认真听你的课,才能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一)教师无私的爱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行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无私的爱,这种爱会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去关爱每一位同学,才能真诚地和学生交朋友。这种爱会让我们的行为在关爱时变得更加温柔,也会让我们的语气在责斥时变得如若宠溺。
(二)教师的亲和力是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亲和力,包含了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个性的关爱、以及情感的交流等多个方面。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理解和宽容。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教师教学水平一般,但因为在学生面前有亲和力,学生就愿意主动热情地投入学习中,由此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处处唯我独尊,不顾学生感受,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课讲得再好,也不一定有好的课堂秩序,当然不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让学生喜欢你,是让学生学好这一科的首要前提。
(三)教师要重视对个人魅力的铸造。
博学多才的教师能从灵魂上征服学生。从知识上来说,教师必须要“凌驾”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学识是渊博的,是自己所不能企及的。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在师生课堂教学和交流的过程中,这种知识的落差的广度、深度越大,对于课堂教学就越有利,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就会越有成效,特别是语文教师,丰厚渊博的知识储备更是尤为重要,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要特别重视对个人魅力的铸造。
二、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
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会使师生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发,从而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消积的或者对抗的课堂氛围会使师生关系疏远,进而出现消积的课堂状态,会严重地制约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正常的教学任务难以完,课堂的有效性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积极有效的课堂氛围对提高教学的有效十分重要。如何创造积极有效的课堂氛围,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上,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甚至一个微笑,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
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要多运用商量的口吻,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要给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要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树立自己的崇高形象。
(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能主动参与,那么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对知识的掌握也就会比较牢固,从而他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可以说,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三)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一个人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合作型学习也倍受关注。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可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合作过程中,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未完方法更多。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给予相应的指导,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倾听,学会吸收他人意见,学习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三、精心的课堂设计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一)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应放弃课堂上唯我独尊的架子,淡化权威意识,树立民主、平等、合作教学的观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挖掘教学中的人文价值,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摆脱题海战术、课内不达标课外抢时间的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在备课环节下功夫。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一节课应该安排哪些教学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及怎样对学生进行指导;再次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老师应怎样进行调控。课堂上,教师的讲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力求做到语言精练、表述精准,既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潜能。课后,教师还要对当堂课进行反思,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与疏漏失误,记下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三)提高授课的吸引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的表达实现,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一节课40分钟,学生如果感到你讲课枯燥无味,就会产生厌倦和怠慢情绪,因此,提高教师授课的吸引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不仅要有学富五车的知识,还要有旁征博引的口才等内在的素质来吸引学生。同时,精彩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授课方法,抓好一节课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关键点等都是提高授课吸引力的有效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一堂课都有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求得新的发现,达成新的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曾有人这样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再次反思时,都会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参考文献]
《学做一个人》,《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1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