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九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疏导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胡德汝
[导读] 让学生在身心都比较健康的状态下学习,重新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对自己的信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情感共鸣,了解学生心理,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胡德汝
        云南省宣威市杨柳镇初级中学  655421
        摘要:现阶段,在教育界整体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除了基本的学习以外,更加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和发展,而学生综合素养的平衡发展,关系到学生方方面面的状态都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地位,因此学对于初中生的语文教学心理疏导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教学的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没有相关内容和课程模式的设置,对应试成绩的关注,造成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学子更是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学生在校期间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屡见不鲜。所以,现阶段提倡九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相关的疏导,让学生在身心都比较健康的状态下学习,重新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对自己的信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情感共鸣,了解学生心理,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九年级语文;心理疏导;策略分析
        引言:
        经过对初中生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对学习的兴趣是逐渐降低的,尤其是九年级的学生,面对中考的压力,学生课程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特别容易产生倦怠的情绪,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虽然在读书,但是效率却很低,逐渐的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即将面临的高中生活有一定程度的恐惧感,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导致心理问题逐渐浮现。造成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初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应用性相关的学科,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对学生采取一些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在老师的疏导之下,心理逐渐恢复健康,以正常的心态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调整好状态,全力学习。不断取得学习进步。
        一、心理健康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学生的心理是否足够健康,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这种影响是持久而缓慢的,但是在无形中却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在当今的学校里面,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身体出现问题的学生屡见不鲜。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来对以上观点进行论证。比如: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林是一个典型的抑郁质人格,抑郁质人格相对于其他人格更容易产生心理的一系列问题。她那种敏感多疑、见花落泪的性格,为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埋下了伏笔。所以才有了广为传颂的黛玉葬花的故事,也是因为她的性格导致了最后悲剧的结局。再举个例子,《三国演义》中的周郎,是一个典型的胆汁质人格,面对事情的时候偏执、好强,导致的结果就是最后活活被气死。文学作品中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但是从心理的层面来分析周瑜,多半是因为自己的性格造成的。吴国那么多将领为什么其他人不被气死而单单周瑜被气死呢?还是由于周瑜的性格问题。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来自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有类似的原型。可见心理不够舒展对于人的身体健康可以带来多大的影响。健康问题一旦出现,学生就很难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事业发展
    调查显示,事业有为的很多成功人士,往往都在心理方面比较舒展,如果初中生想要在未来取得事业的成就,那么就一定要从小开始重视对学生性格方面的重视程度,学生的性格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命运。除了具备智力因素、健康因子、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机会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性格。所以,初中阶段,一旦发现学生的性格有哪些不健康的地方。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干预,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性格优势。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有各自的优势,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的性格优势。
        二、现阶段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一)青少年成长阶段中必经的逆反阶段
        在青少年成长阶段中,有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就是成长逆反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显现出来,和家长的安排出现了一系列的冲突,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明显减少,也很不情愿家长把自己的期许强加在自己身上,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导致不仅不听家长的话,老师的话也不听。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故意跟父母老师对着干。如果不加以及时的正确引导,久而久之将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教师和家长给予的引导,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对学生的学习和正常的生活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二)综合因素引起学生的封闭心态
        由于前些年计划生育的作用,现阶段的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双方大多忙于事业的发展,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重视,学生长期的自我式成长导致了学生心理封闭,不愿意和家长以及老师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但是,他们的成长环境一般都相对比较优渥,如果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痛苦的事情,也不愿意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他们的心理封闭状态加剧,严重的还会引发抑郁等等心理问题。
        (三)学生的学业繁重,心理压力大
        现阶段的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的心理压力大,也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有一个重要因素。老师需要学生的成绩来见证自己的教学成果,家长需要学生的成绩来见证自己的努力效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变得越来越大。频繁的考试导致学生的身心状态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繁重的学习强度导致学生的心理负累重重,当考试成绩如果连续下滑,还会影响对自己的自信心。此还有一点也需要考虑的是,父母的双双离异,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地观察学生的举止,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的仔细地观察,在学生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意识进行捕捉和观察。涉及到学生的待人接物、学习状态、游戏状态、独自思考状态等等各个方面。条件允许的话,让学生建立合理的心灵对话本,从另一个方面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写到心灵对话本上面。这也是学生自我情绪释放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愿意,教师也可以定期把学生书写的内容进行查阅,以便对学生做出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教师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和学生进行对话时。要使得谈话尽可能轻松,以便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学生转瞬即逝的眼神和动作进行捕捉。谈话对于师生双方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极其容易受到影响的。
        (三)使用未来蓝图勾勒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大部分常常考试不理想的学生大部分都感觉自己受到了挫折。老师在和这些学生进行沟通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和学生进行合理沟通方式的选择。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中考在即,很多学习成绩一直不见提升的学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候放弃。对于类似情况,教师可以使用远大理想蓝图勾勒的方式建立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而且还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如果没有实际行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之变成了泡影。完成理想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的。经过恰当的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成绩也将随之提高[1]。
        (四)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都处于相对不完善的阶段,十分需要来自四面八方的爱护和鼓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给以适当的爱护和鼓励,学生就能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进而提升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热情,想要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这也是现阶段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又一个重要内容。让整个课堂爱心的包围下顺利推进。随着老师和学生双方关系的不断升温,两者之间的沟通也会持续提升。沟通是双方得以释怀的最好方式。学生可以理解到老师的辛苦,老师也会明白学生的不听话和叛逆,逐渐地就能在发展中显现出适合的心理疏导方式。老师在把疏导步骤和具体环节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归纳,进而逐渐发展出系统化的、更加合理的心理疏导模式。为后续的心理疏导埋下伏笔。让心理疏导方案越来越完善。
        四、现阶段提升九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现阶段,依然有许多学生的学习存在着严重的偏科现象,太过关注对学生理科思维和理科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训。学生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兴趣。面临中考的压力,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面对问题和答案只是一味地接受,缺少了主动思考的环节。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也是学习成分中最活跃的因素,根据九年级学生面临的具体问题,教师应该结合语文知识,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合理的疏导,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兴趣。第一,课堂氛围是关系课程整体的重要因素,教师能否创造出愉悦的教学环境对整体教学环节的推进至关重要,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进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实践之中去;第二,教师还需要把握教学机会,为增加学生的课堂整体参与感,特别关注一下那些语文成绩差,自卑的学生。多多鼓励多多关心他们,对他们给予合理的鼓励,举个例子,可以在课堂上,让这些同学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发现他们的优点,逐渐建立学生的信心,进而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2]。
        (二)合理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语文的动力
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中考,学生常常会感觉压力重重,所以可能一次测评出现滑铁卢,学生就会心灰意冷。如果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久久得不到提升的话,学生也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对语文产生畏惧心理,逐渐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相对全面的评价。进而发现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类型、分层次进行探究和原因解读,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然后根据具体的问题,做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制定,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细化,从全局出发,具体到每一周,甚至于每一天,根据计划进行实施。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做出纠正和调节[3]。
        (三)对文章内容进行解读,引起学生共鸣
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人文性都比较高的学科,文章一般都是满含真情的,学生在对具体的文本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把基本的语文知识掌握,另一方面也需要读懂文章中的情感。发现作者提倡的思想。进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陶冶心性和磨练气质的作用。情感因子是学生人格心理健全的重要因素。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制定合理的情感教学方案,借助作者提倡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思考,讴歌生活中存在的真善美,抵抗不良现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心灵得到陶冶。所以,教师在针对九年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人物或者事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积极生活[4]。
        (四)在语文课堂上,有必要开展语文心理疏导教学活动
九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整体状态相比于初中其他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面临学业的压力,依然存在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行为动作方面的详细观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给学习和生活减轻压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树立自己的榜样,通过榜样的影响作用推动学生勤奋好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邀请历届优秀高中生的方式,举办师生座谈会,在会谈中,经过历届师兄师姐的分享,学生可以掌握更好的成长经验,精准避雷。学生在整体氛围的渲染下,也更容易袒露自己的心声[5]。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九年级学生在心理方面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心理疏导方案进行合理的探究,多多使用不同的方式增强语文课程心理疏导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语文的整体兴趣。也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想要变得更加优秀的内在动力。坚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提升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榜样的支持下,说出自己的心理困惑,进而为后期解决心理问题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林志峰. 九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疏导的策略研究分析[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9):32-32.
[2]吴晓惠. 刍议心理疏导在初三语文教学策略中的渗透运用[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4, 000(005):140-140.
[3]邓静. 试论初三语文复习如何渗透心理疏导[J]. 课外语文:下, 2014(8):185-185.
[4]张承运, 张璐. 培养兴趣 增强自信——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辅导[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 000(008):77-77.
[5]长永, 铁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技术的途径探究[J]. 好家长, 2018, 000(101):184-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