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阳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坡头镇第二小学 6572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相比其他学科,语文科目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其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性也更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师生互动的效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
关键字:小学语文;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教学策略
前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者的新教学目标和新挑战,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只对学生传授听、说、读、写的知识,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十分有必要。
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学生长期以来一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因此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并且应听从老师的命令,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缺乏主动性。但是师生互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学生自身也要做出努力,首先,学生要转变观念,明确自己并不是教师的附属品,是与老师处于平等地位。师生之间有着民主友好的关系。在教室里,师生对话是平等的,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被教师强行灌输,自己消极接受。例如在《丁香花》一课中,教师讲到“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个句子时,让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句,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了一个简单的比喻句,该教师在评价班长回答的答案跟一般学生回答的答案时,运用的是一种评价标准,教师都去仔细的分析其中的本体和喻体,然后对其进行专业的补充和评价,体现出的是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是相同的,并且还能体现出在课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提倡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师避免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因为过于简单的问题对于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并不公平,教师不能适时地启发他们,学生便会停留在原地,不会有所进步和提高。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自己充分发挥主体主体作用,启发学生要敢于向教师提问题,不要因为惧怕教师的权威而对知识存有疑惑,要明白自己是可以与教师平等对话的,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一方面可以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师生之间可以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从中获得新的观点,加深印象。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问的过程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小学语文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师生沟通的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行很强的课程,不仅要培育学生具有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感情,逐渐塑造出良好的人性和健全的个格,然而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时,教学目标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教材的逻辑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口语交流这一模块时,教师必须尽最大努力提供交流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设计多个连贯的互动场景,并善于提出广泛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交际的内容。例如在写作方面,要创设宜人的写作情境,“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讲解作文时,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仅是讲授问答的形式,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采取讨论、演讲、角色扮演以及辩论等形式,在这些组织形式中,教师也应该作为参与者,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尽量做到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不必用标准的答案去压抑学生的创造性,应该教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并发展他们的思维,师生在这种民主的环境下一起去探索文本,达到情感上的碰撞。另外,教师应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当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去探索教法,让学生融入课堂中,与教师积极互动。
三、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促进良性的师生互动
教师高尚的人格与道德修养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增加与教师的亲密感,利于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影响师生交往的重要因素,为了调整师生间的关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我国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教师应在遵循这些法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论知识,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明令禁止的,应该怎么处理与学生间的关系,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教师的道德操守和理论素养,并纠正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从而与学生友好相处。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师生互动更应注重思想情感上的互动,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素质有微妙的影响。每个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做到,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征服学生,被学生信任、尊敬和依赖,让学生信服,成为学生的楷模,当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肯定教师后,师生关系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样更有助于良性师生互动的形成。
四、总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明确了课堂教学不应只限于教师的单方面教学,而应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进行认知和情感上的互动,并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杜建军.论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29-135.
[2]林雯雯.多模课堂中非言语互动的有效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0-12.
[3]邱微,张婕.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33-138.